By Dr. Enoch Kwan - dated February 28, 2023 The “Asbury Revival 2023” flooded news channels since mid-February, stirring up much excitement and debates. Reports
Rev. Terence Lau 劉振鎰牧師 劉振鎰牧師認為2020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除了 COVID-19為世界各處帶來苦難和困局外,也引發或特顯了各種社會存在的問題及 沖擊。去年發生的社會運動隱藏著許多值得教會憂慮並反思的問題。劉牧師例舉了六方 面:美國與美國教會;民粹主義;基督徒身份;與黑暗同夥;基督教信念與公共政策; 及邊緣社羣的關注。不但探討當中的問題所在,也提醒教會潛在的危機。 這些社會現象和文化趨勢只是教會面對現今問題的冰山一角,卻足以為教會帶來重大挑 戰。教會必須重新審視她在地上的使命和角色,能在這愈加複雜並充斥著虛謊資訊的社 會處境中,站在聖經的原則上去分辨,並裝備信徒,能對不同議題作出正確判斷及回 應。在漫長的屬靈爭戰中,在地上為主作光和鹽。 There is no doubt that 2020
信言 2022-09 我想請問讀者一個問題, 當你踏入教會,有什麽感覺呢? 教會是一個什麼地方呢? 教會是一班信耶穌的人,經常聚在一起的地方。請看看多倫多一間教會在疫情中與衆人共渡時艱的經歷! 當2020年疫情開始的時候,這間教會人數,並不是太多。教會裏面這一群基督徒因疫情分散了,實體的聚會也不能舉行!但他們仍同心協力,因這羣基督徒明白,主耶穌是希望他們能在任何環境下,都能把耶穌的愛分享給別人,使別人同樣享受神所賜的平安和喜樂!所以,他們很快就推動了教會各小組組員,每個月有一次網上傾談分享、互相鼓勵的時間。不單小組組員能彼此激勵、互相加油,甚至連家庭成員也有機會受到鼓舞。此外,在這兩年多的疫情中,電話關顧及戴著口罩登門探訪也繼續進行,從未中斷。 兒童工作也轉為網上進行,參加人數,不減反增!從起初只有六位小朋友參加,但在小朋友們互相推介之下,現在有20多位孩子參加!最近舉行了實體的暑期聖經班,參加的孩子,感受到教會大哥哥,大姐姐的愛護,在暑期聖經班臨別依依之際,講了一句令人窩心的話:" I will come back next year !"
By Qin Lu 原文出處:福音聯盟中文版 https://www.tgcchinese.org/article/warn-spiritual-sequela-covid 2022-07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經整整兩年了。 這兩年裡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到全球各國間的關係,小到我們每日的生活起居,有些變化還有恢復的可能,但是很多改變似乎會永遠地持續影響我們日後的生活。 有些改變很好,我們會樂意接受,但是許多改變是我們所不喜歡的,也可能是我們並不樂意接受的。 每個人的感受和經驗或許不同,對於你而言可能是好的改變,但是對他人而言可能是不好的改變,這都是相對主觀的感受。 但是當我們還在為世界的改變而感嘆的時候,我們還在為許多過去我們喜歡但是現在卻做不了的事情感到難過或沮喪的時候; 當我們還在為著這許許多多的改變而辯論或感慨的時候,我們最需要警惕的,其實是我們可能會存留的屬靈後遺症。 我們當然理解後遺症是什麼,疾病有後遺症,藥物也有後遺症,有時我們也會因為某些工作的特殊性,戲稱某些行為或狀態是該工作的後遺症。 其實基督徒也會患上一些屬靈後遺症,特別是這兩年疫情的持續影響使我們有不少在過去被隱藏的問題顯露出來,我們過去忽略的許多問題也顯明出來。 這些屬靈後遺症表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習慣缺席主日; 第二,依賴線上節目; 第三,無意地遠離人群; 第四,持續地陷入焦慮。 第一,習慣缺席主日。 缺席主日這一現象絕不是從新冠疫情開始的,卡特牧師指出,美國教會的主日低出席率其實早在新冠疫情前就已經持續存在了。 但是由於疫情,絕大多數教會將主日崇拜轉移到了線上後,人們習慣了線上的敬拜,也就加劇了缺席主日這個屬靈的病症。 過去,我們因著只能夠在線下參加主日崇拜(雖然「線下」這個詞過去我們可能並不熟悉),所以不少弟兄姐妹還是會在主日是否要去敬拜這件事上有些許掙扎,但是現今,因著疫情的緣故,雖然不少教會都已經恢復了主日崇拜,而真正回到教會參與主日崇拜的人是如此之少,這也是許多教會面對的挑戰。 原因是過去兩年,我們已經逐漸遠離教會,將教會和敬拜抽象化、虛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