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蕭志輝 2022-07 「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 上章提及坪洲經歷過發展上的阻滯,再加上香港淪陷等黑暗時代,生命長時間在飄搖、困苦之中,人總想找着可以支撐自己的信仰,撫慰在跌宕中失卻的平安…… 坪洲廟宇林立,民間信仰風氣甚盛,從永安街前的廣場有過百年的天后廟,以至金花廟、七姊廟、洪聖古廟、悅龍聖苑等,大大小小的都可以在坪洲找到,甚至屋前的一塊石頭、街角的大石塊都可以是膜拜的對象。當你走在其中,不難體會到使徒行傳十七章裏,保羅在雅典遊行時所見所聞,人未得真平安的景況。 坪洲鄉委會與天后廟 然而神的恩惠慈愛一直追隨着人——早於1956年,長洲建道學生佈道團已每星期乘搭45分鐘船,由長洲到坪洲展開佈道工作。當時島上只有「中國佈道會福音堂」,不敷島民需要,同年宣道會建立坪洲堂。半世紀過去,宣道會坪洲堂經歷不少艱難起跌,至今仍在這小島默默服事,為人燃亮生命的光,播下從主而來的平安。 「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隨着時代變遷、香港轉型,再加上交通改善,年青一輩都往市區工作及學習,到了1980年代,坪洲的工業已經漸漸撤退。昔日的工人經歷歲月的洗禮,現今都已經滿頭斑駁,還有甚麼所求呢? 經歷過商業的繁盛、工業的經營,今天的坪洲已經回歸成為鄉情盎然的小島。清朝時期已經存在的大龍村,它躲在北面山谷內與世無爭;南面的涌仔村、圍仔村及南灣、大窩一帶,已然地安居。村民都回歸到地土上,以務農為主,多為自給自足。如果適逢收成,可向村民購買農作物。同時,有不少以有機耕作模式出現的農莊在島上北面建立,為坪洲的農業添上生氣。坪洲家樂徑是自然歷史徑,路程不長卻可以欣賞坪洲的自然生態或嶙峋奇石——鉛華盡洗的坪洲,今天有着頤養天年、自甘淡泊的悠然。 今天,永安街的地位依然,只是少了昔日的繁盛,多了小島市集的平實,繼續為島民提供生活用品。大中國火柴廠、鋼管廠等已變成了金坪邨一帶住宅區,再也找不到一絲工業痕跡。只是牛皮廠舊址給人買了下來,裝飾成了秘密花園,每逢周末假日,成了遊人拍照的熱門景點,在嬉笑中誰人又會在意昔日它是甚麼?彷彿只剩下滿載故事的老人拐入窄巷的背影。 人生如戲 坪洲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卻先後有三所戲院出現。第一代的坪洲戲院是露天放映形式;戰後第二代是兩層高的小型電影院;直至1978年,第三代的坪洲戲院開幕,它的規模不但比當時長洲金龍戲院還要大,而且跟市區的戲院接近。每有電影放映前,戲院前地都會非常熱鬧,觀眾除了居民之外,更是附近工廠的工人,是他們工餘時的重要娛樂。因着電視機普及、工廠相繼結束,戲院約於1986年也結束營業,惟因重建問題而荒置至今,並未拆卸,成為坪洲昔日繁盛的見證。 坪洲戲院(已結業) 經歷過一幕幕的璀璨、一段段的起跌、一節節的沉實,我們的故事是否像電影一樣就此落幕?我們的生命是否像戲院一樣丟空?從熱鬧歸回平淡的坪洲仍然撰寫她的故事,我們又可否依靠 神,繼續撰寫下一里路的故事呢?
作者:蕭志輝 2022-05 地如人生 香港面積不算大,但有不少值得遊覽的地方,細意發掘每個地方的歷史和故事,不難發現在發展歷程中,與人生的經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正如今次介紹的地方——坪洲。 坪洲經歷過繁榮璀璨的時代,走過刻苦經營的歲月,漸漸進入歸於平淡的光景──這是否也是你人生的寫照呢?地如人生,我們一起用文字,認識坪洲這個小島,如何在每一個時代,與人生來一個對照。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 年青的日子確是快樂,精力充沛之餘,開始踏足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一切都是新鮮、奇趣和刺激的,在熱鬧璀璨中飛舞。更重要的是無憂無慮,亦沒有生活壓力,對將來充滿憧憬,有著一份天不怕地不怕的無懼…… 坪洲古時是漁船停泊之地,到了十八世紀末,東莞與新安縣地方人士來到島上居住經商,坪洲由漁村發展為海產及山貨之轉運站,各地區的貨物均在坪洲轉口,貿易十分興盛。島上的永安街是當時的商業大街,貨品商舖林立。當時每日都有兩艘船往返內地及一艘船往返香港島,方便客旅。另一方面,灰窰業在島上十分興盛,全盛期共十一間灰窰廠,其中以東興、大利、勝利較具規模。那時的坪洲,可謂生活衣食無憂,工作機會從不缺少,新事物、新鮮品更垂手可得。這不是跟年青的日子一樣嗎? 「汗流滿面才得糊口」 可是世事豈如人意?自香港開埠維多利亞城建立,轉口貿易的重心由坪洲轉移到香港島,坪洲商業地位沒落;禍不單行的是「英泥」的出現,直接打擊灰窰的生產,青洲英泥廠的建立更將坪洲的灰窰廠推向末路。 哪個的人生沒有經歷過風雨、沒有經過起跌、沒有到過絕處?哥林多前書 10:13告訴我們:「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在絕路之際,1937年日軍侵華,上海火柴業大王劉鴻生因逃避戰亂,一方面將生產遷到後方四川,另一方面在香港坪洲買下大面積土地,建立「大中國火柴廠」,規模之大冠絕亞洲,生產火柴遠銷至中東地區。當時在坪洲聘請勞工量之大,足以養活全島的一半人口,甚至吸引其他離島居民到來謀生。 雖然1970年代,隨着火機及其他燃氣工具出現,火柴式微。大中國火柴廠不得已於1976年結業,尤幸當時坪洲已成了一個工業小島,大小廠房超過一百間,不少重工業在島上接續建立,如柚木廠、鋼管廠等;再加上一些輕工業如瓷器加工、藤器製作等出現,吸納了不少島上的勞動力。而此時的坪洲,因着起跌,失去了昔日的虛浮,卻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踏實小島,來到島上的都以工作為主。 圖表 1坪洲永安街 少年人經過起跌,明白什麼是現實生活,開始默默地耕耘,開始學習在艱難的日子咬着牙關捱下去;再加上責任增多,漸漸成熟出一份踏實。 圖表 2大中國火柴厰界碑
Eric 2022-03 第228期 小軍弟兄,平安! 我最近很忙,抱歉很晚才回復你的微信。你想知道我如何開始接觸教會,以及其中是什麼原因讓我能夠堅持兩年半的時間,最後認識上帝?我這裡先簡短的與你分享一些,以後慢慢與你細聊。 我出生在一個父母都是學校教師的家庭。我出生在動盪不安的六十年代初,生活非常的艱苦。1979年剛好趕上大學恢復高考,我有幸進入大學學習五年,1984年又考取研究生學習。之後就在國家機關的一個單位工作。那時,國家還沒有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1991年我拿到美國一所大學研究生的全額獎學金,因為政策原因未能成行。 1994年再次得到另外一個全額獎學金,就開啟了旅美留學的征程。在當地一場六十年以來未見過的颱風將我帶入到一個新的境地。周圍教會一基督徒的家庭幫助我們留學生度過難關。從此我就與教會的這家人有了來往。我不是一個容易相信別人的人。可是那時候,他們一家人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讓我看到了最幸福的一家人。這一切撞擊著我的心,從他們身上看到以上帝為中心的喜樂平安溢出他們的生命,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讓我思想這一生我究竟要在地上追求什麼?我回顧自己從西北一個小縣到北京,之後從北京又到美國,過去苦苦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快樂,可是到頭來這份幸福快樂卻因站在一山看一山高中失去了平衡。我知道他們一家人的那份內在生命美好是因著他們的信仰。我被他們的品格吸引,也想要成他們那樣的人。但又因對宗教的顧慮,心有所困擾。於是,我半推半就地開始參加他們教會主日崇拜和主日學課程。然而,他們所講的和我所學到的對我來說極其枯燥乏味,很多內容實在不合我的邏輯。我就不斷地提問,他們就想辦法回答我。我很多次想要放棄,可是我對平安喜樂的那份渴求成為我繼續追求的力量。慢慢明白了上帝在每一個人的靈魂中放入對生命內在平安喜樂的渴望。因著人的罪,無法得到上帝的榮耀而滿足這份平安喜樂的渴望。我的驕傲和理科背景不斷讓我用刁鑽的問題去挑戰主日學老師。讓老師無法回答,我卻在一旁竊喜。然而他們反過來仍然溫文地對待我,繼續不斷地愛護關心我。我一直在比較我和他們的區別,然而我發現他們渴望生命的美好並真誠地在生活中實踐和享受這份美好,進而渴望讚美上帝的榮耀;因而上帝的榮耀充滿他們生命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我也渴望生命中有這份美好,也想活出這份美好,可是我的罪讓我成為一個活不出這份美好的生命。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Rom 3:23)。人的罪為自己所設定的美好,是人自己界定的有限的"自由" 。我不斷持續約兩年半的提問,讓我所有過去生命里的碎片也都開始重新梳理整合到位;越辯越發讓我看清楚基督徒生命活出的榮美,讓我越發想要了解他們內在所然。可是我們自己內在生命中的瑕疵 — 罪,使我們無法與上帝契合;若無法與上帝契合,就無法活出上帝的榮耀。當我明白只有我的喜樂與神的榮耀相互連接融合時,那一直感到的一種心中未解決的緊張情緒,也稱為心靈的困惑或不安,才會成為我真正想要的快樂。相信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就的救恩,祂賜下的生命將一份在靈魂中無法阻止地想要快樂的渴望,就植根於上帝的榮耀,成為我生命中非常強大的力量。這就開始讓我在按照上帝指引的道路上奔跑。上帝是愛,祂呼喚我們來完成我們在地上喜樂平安的豐滿。我會繼續與你探討我的信仰旅程。下次見! Eric Eric和他太太Ping是加拿大華傳派往柬埔寨的宣教士。目前他們在柬埔寨北部普撒省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開荒宣教。想瞭解更多他們的資訊可訪問他們宣教誌
圖文:Eric Lau 拍攝地點: Killbear Provincial Park 此情此景,想起一首詩歌: 「日落之那邊,故人樂團圓,親愛者久別,歡喜相見; 在天家美地,不再有別離,日落之那邊,歡樂永遠!」 基督徒的生命,那用說只是近黄昏!前面總是一片光明,充滿盼望。 『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詩90:1) In moment like this, it rem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