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2020 (Page 3)

11 月 2020

作者:李耀全牧師 常作準備 (Be Prepared) 在我成長期間,我曾參加童子軍多年,在其中我學會「常作準備」(Be Prepared),並透過各種活動和培訓,以提高我的生存技能和應對困難的能力。我越熟練掌握這些技能,就越有信心面對不同和意外的挑戰。因此,時刻作好準備和具備各方資源,是保持冷靜的關鍵。 何謂 GAD 和 OCD? 病毒大蔓延如此快速地擴散,使我們在短期內失去了生命中的安全感、穩定和平衡。威脅之大,是因為我們所經歷的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尚存很多未知之數。我們因而變得焦躁不安、緊張、焦慮和失眠,長時間嚴重的焦慮(超過兩週)可能會導致各種情緒病症。就如17年前香港的 SARS 一樣,如果對焦慮不加以控制,可會使人形成廣泛性焦慮症(GAD),即對所有事物都變得焦慮不安,甚至患上强迫行爲失調症(OCD),影響患者產生強迫性思維和行為。例如,在無法控制情況下不住反覆洗手等。因此,能夠保持鎮定、冷靜和泰然自若的的能力,會有助於防止我們患上此類精神失調病症。 逆境商數 (AQ) 如果可以用情緒商數(EQ),或以智能商數來衡量「善良」,那麼「保持冷靜」也可以被視為用逆境商數(AQ)來衡量的關鍵要素。史托茲(Paul Stoltz)在1997年的創新性著作《逆境商數(AQ):將障礙轉化為機會》中,提出了「逆境商數」(AQ)一詞。一般稱之為毅力(Resilience)科學。當面對日常生活挑戰甚至是災難性挑戰時,逆境商數被公認為比智能商數(IQ)更有應對的能力。可以學習在艱難開始時不馬上退出或中途放棄。我們需要保持警惕性,以清晰和冷靜的態度以應對挑戰。 心靈重塑和導引 在我多年以來發展的 Soul C.A.R.E.S. 牧養與輔導模式中,教牧關懷和輔導的核心策略模式之一,就是藉提供心靈重塑和導引(spiritual formation and direction),輔助遭遇逆境及心靈創傷者,培養寧靜的心靈(serene spirit)和完全順服神及尊崇神主權的心態。當人走投無路時,正如奧古斯丁所言,我們在神裡面才可以找到安息,因為人類是被創造的,內心存在著「只有神才能夠填補的空缺」,否則我們會坐立不安,直到我們在祂裡面得到安息。 在新常態中,新的焦慮又會不經意地滲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因急於恢復正常而再焦慮,或對我們正在經歷的謹慎進行重新開放的緩慢感到不耐煩。保持冷靜意味著與本省同步,謹慎地進行,以確保我們不會引發冠狀病毒傳播的第二波潮。真的,讓我們保持友善和冷靜吧!

作者:家路 有一天,一位曾入住香港基督教無家者協會「恩福之家」(婦女短期宿舍)的婦女突然到訪。同工心裡想:「是不是受疫情影響,需要求助?」怎料,她突然從袋裡掏出一疊(30張)$100 的超市現金券,說:「中秋快到,給大家(其他舍友)買點東西吃。」雖然隔著口罩,我們還是能感受到她的快樂和雀躍。 同工當時有點措手不及,因知道她現時的工作也是勉強夠每月生活及負擔租金,且在疫情下隨時工作也難保。 「為什麼你不把錢存起來?你的生活也不容易呢。」 「我剛剛收到政府派發的一萬元,自己用不完,不用擔心我,我有儲蓄,我是夠用的。」 在幾番來回推讓後,最後盛情難卻,同工感激又慚愧地收下,表示會用作支援其他有需要的婦女。 回想起初認識這位婦女,沉默寡言,父母相繼離世後,她曾終日留在自己的房間,儼如與社會斷絕連繫。後被同住的家人趕走,入住「恩福之家」。當時久未就業的她自言「學歷低、不善辭令、無自信、害怕找工作。」在同工鼓勵下,嘗試工作,也屢受挫折。但她沒有放棄,現在她已有一份適應得不錯的超市倉務工作,也結交到一些朋友。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哥林多後書6:10) 感激是我們以為去服侍,卻其實是有幸見證逆境下生命的韌性;慚愧是我們以為去服待,但在接過手中的現金券時,我感受到更無私的付出,及真正源自心靈的富足。 (轉載基督教無家者協會 Facebook 帖文)

作者:柴鄭玉雲師母 現代人物質豐富、生活便利、效率神速,是福?是禍?社會由原本的簡單,變得越來越複雜。許多人作息失衡,身心疲憊,人際疏離,居室凌亂…。現代社會出現許多身心病,例如:焦慮、抑鬱、恐懼和乏力症等。惟有回歸「簡潔」才能醫治現代的「複雜」病。 1. 少繁複,重簡潔 每個人都是赤著身子來到世界,一切養生和養心的需要都等待著他去享用。創造主賜人自由意志和愛的能力去發展人生。可是,由於貪慾和執念使人生變得繁複雜亂。其實,簡潔的人生離不開對真理和意義的追求。 2. 少物質,重分享 成熟的「斷捨離」處物態度,始於不胡亂去購物消費,不屯積和浪費東西。減少物質既可讓居室更簡潔清新,也使人不受制於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況且,把服事物質的金錢和時間節省過來,好去關懷真有需要的人。 3. 少說話,重好話 聖經說惡言躁話如刀似火,會傷害人和摧毀人。聖經教人不隨便批評,不絮絮不休。總要棄絕謊言、淫詞和髒話,卻要說造就人的好話。無妨多說道謝和道歉的話,使人歡欣快樂和如釋重負。 4. 少瑣事,重愛人 現代人有科技代勞,本可以更省時和省力。可是,我們卻又忙於獵取和完成更多的選項。是福?是禍?當你忙於儲電、儲分、取優惠時,你會否記得近在咫尺的人,更需要你的聆聽和關注呢? 5. 少怨恨,重饒恕 人與人之間的分歧、衝突和傷害最磨人。人生中總會被情所困、被愛所傷、被恨所纏。解怨方程式是了解、理解、諒解、和解。但最終的出路往往是饒恕,才不讓創傷和怨恨把你的心封鎖和蠶食,使你重獲自由和光明。 6. 少虛榮,重內省 世人常以財富、權位和外貌去衡量成功和卓越。其實,看一個人的所有、所能和所成,不及看一個人的所是、所長和所信。少虛榮,重內省的人,才能夠看遠,看準和看透,克勝物慾、榮辱和誘惑。他遠離荼毒他的事物,卻選擇可愛可敬的價值情操。 7. 越歧途,朝永生 人生滿是歧途,智慧人會效法前人的足印,跟在可靠的路徑上。英國的約翰.班揚的著作《天路歷程》是一本經典的「尋神記」寓言文學。主人翁「基督徒」為了到「天國之城」,途中經歷不少的歧途。他逃離「將亡城」,先後越過「灰心沼」、「名利場」、「困難山」、「安逸原」、「憂鬱潭」、「虛榮村」、「懷疑堡」和「死亡河」,終於到達「天國之城」,進入永生。 所羅門王在歷盡人間繁華和滄桑後,他給世人的忠告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道書12章13-14節)人生原本很簡潔,只要依照聖潔的創造主的心意而行,就找到生命之道。人生本是一條朝聖之路,簡潔的信仰指示簡潔的人生。簡潔是智慧的外化。 (作者是海外神學院神學學士、中國宣道神學院教牧輔導碩士。曾任基督福音堂及中華宣道會曉麗堂傳道人 )

作者:洪順強牧師 今年年頭到如今 COVID-19 病毒仍然在肆虐,世界各國仍然疲於抗疫,很多人的心靈受著打擊,主耶穌講過一段使人非常震撼的話,祂說:「你們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哪,到我這裡來吧!我必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應當負我的軛,向我學習,你們就必得著心靈的安息;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世界上我們沒有聽過一位宗教領袖曾經這樣說,而且他又能真的使人生得到輕省的。主耶穌說祂能夠使人得輕省,因為「安息」就是安樂、安心、可以休息,不用憂慮愁煩、不用掙扎受壓。也許你會問耶穌如何能使人生輕省?請看下面分享。 主耶穌是神,人可以把一切交託祂 人人都會有勞苦、重擔,「勞苦」是指疲累、苦,主耶穌借用人做苦工後肉體的那一種勞苦,去說出人心靈的疲累、心中的苦,我們會聽見不少人說:「我好累呀!」、或者是「我心裡好擔憂、不能夠安靜下來、好煩呀!」、或者在心裡說:「我心裡好苦呀、我沒有享受過真正的安樂!」聖經所說的「重擔」是指重壓、壓力、有重量的擔子,其實主耶穌特別是指心靈方面的沉重和壓力,不是指拿重東西的那一種重量。身體做工所帶來的疲累可以用休息去解決,拿重的東西如果太重可以拿少一點,但是心靈的疲累與壓力卻不是說休息、或者是拿輕一點的東西就可以解決。為甚麼? 人心靈的疲累與壓力是需要找到一位你能夠可以安心把自己交托的對象,意思指人需要一位能夠幫助我們去面對一切煩惱、憂慮、壓力的。請問有誰能夠?很多人就是因為找不到,他們患上抑鬱病,世界衛生組織 2019年報告說:「全球有超過 2.64 億各個年齡的人患有抑鬱症。」更糟糕是很多人用自殺去解決,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新數據,每年每 40秒鐘仍有一個人自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稱,每年有近80萬人死於自殺,超過死於瘧疾、乳腺癌、戰爭和兇殺案的人數,並將自殺稱為「嚴重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數據指出高收入國家的自殺率最高,也指出「自殺是15歲到29歲年輕人的第二大死因,僅次於道路交通傷害。」2017年有一個報告,指中國內地衛生部公布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自殺在中國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15歲至35歲年齡段的青壯年中,自殺列為死因首位。據大約的統計,中國每年超過28萬人死於自殺,自殺不死的人數超200萬。我們中國越來越繁榮是好的,但人好像越來越多壓力,自殺數據明顯也反映人心靈出了問題,有很大的壓力、重擔,當人找不到出路,一時衝動只有求死。主耶穌說可以到祂那裡去得輕省,為甚麼?因為祂是神呀!聖經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7)詩篇68:19並且說:「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我們的主耶穌祂曾經到世間來,為了我們完成救恩後,祂復活升天證明祂就是 神,所以親愛的朋友,你有疲累苦澀嗎?你有重擔嗎?到主耶穌面前去,把一切交託給主,天天都可以交,祂幫助你去擔,放下你的重擔,你會感到輕省的。 主耶穌在我們所面對的凡事上都可以幫助我們減壓,聖經腓立比書4:6-7說:「應當毫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神。這樣,神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人內心的苦與重擔很多時候找不到可以立時傾心吐意的人,但主耶穌祂是神,祂等著我們隨時都可以去傾訴,祂可以賜下平安給人去面對問題,信耶穌的人能夠找到這個減壓的最佳出路,你投靠祂也可以經歷到的! 人得蒙主耶穌拯救就會輕省 其實,另外一個很大的重擔是來自於宗教,人在受壓中到處求神拜佛,希望心靈可以輕省,孰不知反而帶來壓力,原因是甚麼?一方面因為人找不到真神,另一方面是人總不能靠宗教的禮儀規條得幫助。不同的宗教都有不同的禮儀與規條,他們宣稱只要能遵守,人才可以得到他們的神的幫助、才能到平安、才能去天堂而不用進地獄。有些宗教要人去唸經,人要不斷的唸經;有一些宗教要人守很多的誡命,有些宗教要人遵行他們的教義,做好功德的事,有些宗教要人做一些拜神的儀式、每天都要燒香叩拜;有些宗教要人做一些飲食上的限制,好像一些民間宗教要人吃素,還有其他的忌諱、禁戒。 我們不能說所有禮儀規條都是不好的,舉例說如果那個宗教教導人行善去幫助窮人、做施捨的行動,那是好的,都是人有能力時應該去做,甚至是理所當然的。問題是:宗教信仰要人去遵守的律例規條要遵守多少、要遵守多久、要遵守多好才能做到完全?才能滿足他們神的心意、才能做到有資格去天堂?才能使心靈得到輕省?今天如果我們去問那些靠守誡命的宗教人士,問他們是否有把握能得到他們神的祝福、能靠守他們的教規與行善積功德去天堂?絕大份部份人的答案是「盡量做好吧」、或者說「不知道」、或者說「到死後才知道」,他們不能從所拜的得到安樂、心靈的舒適。因此,很多人仍然活在一種心靈重擔之下,就是怕做得不夠好,甚至怕得罪神靈、觸怒他們,甚至將來要接受審判下地獄。 其實人也知道天堂不容許一點罪過存在的,因此靠行善的人是不敢肯定說一定能夠做好到一個地步可以進去。基督信仰告訴我們,因著 神的恩典,祂親自降世為人,就是主耶穌基督,祂為全人類的罪作了贖罪祭,人只要信靠祂,就是接受祂為救主,祂赦罪的恩就臨到信靠祂的人。聖經說:「我們若承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公義的,必定赦免我們的罪,潔淨我們脫離一切不義。」(約翰一書1:9) 神要洗乾淨我們一切大大小小的罪,大約二千年前歷史告訴我們,耶穌降生之前,天使報好消息給一群在郊外的牧羊人說:「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於萬民的:今天在大衛的城裡(就是很多人所知道的伯利恆城),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10-11)耶穌到世上來就是為了救贖萬民,神要赦免所有接受祂救恩的人的罪過。 神洗淨人的罪是完全的洗淨。聖經說:「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以賽亞書1:18) 神又說:「我塗抹了你的過犯,像密雲消散;我塗抹了你的罪惡,如薄雲滅沒,你當歸向我,因為我救贖了你。」(以賽亞書44:22) 人不用再背負罪的重擔,無罪一身輕,歷史中的大衛王,他犯了很大的罪,就是姦淫、殺人的罪,但當他在神面前認罪後,神的大愛臨到他,願意赦免他。他在詩篇32:1說:「過犯得蒙赦免,罪惡得到遮蓋的人,是有福的。」詩篇32:5大衛說:「我向祢承認我的罪,沒有隱藏我的罪孽;我說:『我要向耶和華承認我的過犯』;你就赦免我的罪孽。」大衛雖然受到犯罪後的一些在地上的報應,但他的心靈卻得到神赦罪的恩典,他的心靈就可以得到輕省,不再被良心責備控訴,並且神也會給人一個清潔的心去行善,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主耶穌當講到祂能夠賜給人安息的背景,那時的猶太人領袖要人守十誡之外,還有613條律例要去遵守才被算是十分敬虔的;主耶穌責備當時的宗教的領袖說他們把難擔的擔子給人,他們自己也不能全守、不能常守,但是他們卻要求人去守,假冒為善。 基督信仰告訴我們人「得救是靠著恩典,藉著信心。這不是出於自己,而是神所賜的;這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2:8-9)原因是「正如經上所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 神的;人人都偏離了正道,一同變成污穢;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10-12)就是傳道書 7:20 說:「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要靠我們自己得救是很難、很費勁、也是不能的,所以我們需要主耶穌這一位救主,我們只要接受祂白白所賜的救恩。 主耶穌說:「你們應當負我的軛,向我學習,你們就必得著心靈的安息;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祂用到當時牛所負的軛去說明使人得著心靈安息真理,「軛」是用來套在牛的脖上,負軛的牛表示牠是隸屬於主人的,如果主人所給的軛是「輕的」、是「容易的」(指很舒服的),那隻牛只要柔和謙卑去順服接受,牠所背負的是輕省的。主耶穌說我們要學祂,祂到世上也是要負軛,祂完全順服天父的計劃,甘願去承擔前面十字架的苦難,甚至被釘死在十字架,聖經說:「祂(耶穌)因為那擺在面前的喜樂(指祂順服神完成救恩,以後看見很多信祂的人得救的喜樂),就忍受了十字架,輕看了羞辱,現在就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今天我們負主耶穌所賜下救恩的軛,是一個非常輕省的軛,我們不用付上任何代價,不是靠我們的行為(因為我們的行為不完全),我只要存著一個柔和謙卑的心去接受主耶穌為主,表明我們負祂的軛是隸屬於主的,那麼我們一切的罪都被祂赦免,將來不再被審判;我們的良心不再被控訴,並且將來一定可以上天堂與主耶穌永遠在一起。我們的人生就不怕任何壓力,因為主耶穌已經救贖了我們,我們在世界上只是過客,一切勞苦重擔都會過去,等著那一天回天家享受永遠的安息,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與疼痛。在我們還在地上的時候,我們也有救主耶穌基督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因為祂是主人,祂一定會看顧著我們。希伯來書4:15-16說:「我們的大祭司(耶穌)並不是不能同情我們的軟弱,祂像我們一樣,也曾在各方面受過試探,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的是要領受憐憫,得到恩惠,作為及時的幫助。」 親愛的朋友,你願意接受主耶穌赦罪的救恩嗎?你願意主耶穌成為你人生的主嗎?祂願意背負你的重擔,我們很多基督徒都經歷過信耶穌後罪得赦免的心靈輕省,不用再被所有的宗教規條所壓制!我們的人生也有主耶穌帶領與照顧,我們還怕甚麼呢?

圖、文:譚家麟牧師 藉完成「心靈紮記」(Spiritual Journal)關懷自己,最能化解焦燥和不安,並避免我們傷害身邊的人而不自知。 在忙碌生活中,不少人長期也沒有花時間關懷自己,特別在煩燥不安時,還要懷著自責的心情對自己多番發出氣憤、無奈、批評和質疑的評擊。沒有治療曾經的心靈傷痛、沒有了解累積的挫敗感所帶來的焦燥和不安,很容易叫身邊的人受傷害而不自知。 在這世上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往往是自己!關懷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我選擇每日抒寫或繪畫「心靈紮記」來對自己表達關心。我把當中的方向稱為「情‧感‧自‧白」給大家分享,希望成為大家的幫助: 情:寫下或畫下深刻的「情」感,就如喜、怒、哀、樂、悶等。 感:反思這些情感是來自何時?何地?何人?何物?何事? 自:寫下對「自」己的了解、期望、目標、對自己情格的發現等 白:向天父發出一個短禱作為剖「白」,並感謝祂的同在。

作者:不鳴 正當大眾均專注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可能忽略了加拿大休閒大麻合法化已不經不覺兩年 了。近期更因疫情關係,導致大麻需求及銷售大幅上升,更多公司申請開設大麻零售店。其中,一間大麻零售店於多倫多士嘉堡鄰近民居及教會地區申請開業,引發附近居民及商戶強烈反對,紛紛向監管當局發表反對意見,甚至在10月中截止收集意見限期後,仍向省議員爭取表達意見,希望民眾反對聲音獲得聆聽。 疫情令大麻需求及銷售大幅上升 根據統計,全國合法大麻零售店在7月份銷售超過2.31億元產品,比6月增長了15%,這是聯邦大麻合法化以來最高的按月增長。與去年4月至5月相比,今年同期,國民花費在合法大麻上的金錢增長了74%。一位安省大麻生產商表示,疫情關係,更多人在家工作及在家隔離,令他們有更多時間吸食大麻;而更多人失業、未能社交聚會而情緒低落甚至抑鬱,亦導致更多國民借助大麻麻醉自己、獲取短暫的快慰感覺。大麻銷售上升另一原因,是市場上出現更多合法零售店。安省現有180多間有執照的合法大麻零售店,而且還在不斷增長,最近更批准每月開設40間大麻店,是過往的兩倍。 由於大麻需求大增,加上不少商戶在疫情下倒閉,令更多商舖空置而且租金下調,大麻公司紛紛大舉申請開設實體零售店,希望在蓬勃的市場中分一杯羹。此情況非常值得關注及令人憂慮,因越來越多申請開辦大麻店的地點,非常接近民居,似乎在測試大眾的底線,並嘗試游走於當局設定開店條件的灰色地帶。根據法例,大麻店至少要遠離學校150米。另外,在公園遊樂場、戶外體育場、中小學戶外運動場、社區中心及文娛設施的20米半徑範圍內也禁止吸食大麻;餐館酒吧露天座位的9米半徑範圍內禁止吸食大麻;醫院戶外公共空地的9米半徑範圍內,同樣禁止吸食大麻。 鄰近民居申請開業遇強烈反對 10月初,士嘉堡芬治大道東夾美蘭大道(Finch & Midland)一帶居民與商戶,得悉一間於安省註冊實體大麻銷售店,申請於銀星路(Silver Star Blvd)63號在眾多華人商鋪群開業,而且諮詢期在10月15日便屆滿,隨即發起抗議行動,除向大麻店監管及審批當局「安省酒類及博彩局」(AGCO) 遞交反對意見書外,同時聯絡三級政府議員,希望透過不同渠道阻止有關申請獲批。 反對商戶代表之一,是其教會也在同一街道上的兩所教會。教會代表向中文媒體表示,反對主要原因是大麻店選址太接近民居。大麻店選址雖然座落工商業混合商場內,但周圍有大量餐館食肆,附近也有兩間日託中心,老師差不多每天都會帶日託中心的孩子們,圍繞商場步行,而且毗鄰也有教會、同鄉會、補習社及孩童興趣班中心等,在此地點開設實體大麻店,將對該以華人商戶及住戶為主的社區將帶來非常深遠的負面影響。 商戶及住戶同時不滿省府的處理手法。根據張貼在擬開設實體店的通告顯示,安省酒類及博彩局早在3月批出申請,但省府既沒有在社區當眼處張貼相關通告,也沒有在早期透過管理處告知商戶。商場管理處是在10月初才向銀星路63號各商戶發通知信,不少商戶指一直被蒙在鼓裡,而諮詢期僅剩一星期,疑有希望蒙混過關之嫌。 該區省議員白必勤(Aris Babikian)表示,已收到上百市民的電郵、信件以及電話投訴,絕大多數都強烈反對在士嘉堡開設大麻零售店。他本人和士嘉堡區其他議員也表達關注或反對,11月初將再跟社區組織、教會團體,以及有關商家團體見面,傾聽他們意見,了解有多少市民簽名反對,承諾會把反對聲音帶到省議會上,呼籲市民積極反映意見。 28間區內申請開業 部分位於華人社區 Silver Star Blvd 63號擬開設實體大麻零售店,其實只屬冰山一角。根據安省酒類及博彩局資料,整個士嘉堡地區目前有7間大麻店獲得批准或已開始營業,當中不少位於商場內。另外還有28間在申請過程中,包括了Silver Star Blvd 63號在內。其中2間在Steeles 大道南面,同樣是華人常到地點,分別位於錦繡中華商場內及Midland和Brimley路之間的油站旁。兩個地點與投票否决開設大麻店的萬錦市只有一街之隔,似有意同時吸引萬錦市居民,萬錦市市議員同時表達高度關注及不滿。 大麻零售店來勢洶洶,如雨後春筍。要反對並不容易,因為休閒大麻在本國已經合法,開設大麻店是合法生意。除非大批居民提出有力合理理由,集體抗議某一間大麻店開張,否則大麻店始終會獲得批准。 加上三級政府各有不同角色,大麻合法化是聯邦自由黨政府通過的法案,由各省負責規管及發牌,亦容許各市政府自行決定是否容許開設大麻店,令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不管我們是否居住或生活於可以開設大麻店的城市,大麻店急促在社區中開設,而且缺乏足夠諮詢,必須被正視及關注,因為大麻店不僅給社區安全帶來隱患,更嚴重是影響青少年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我們除要不斷為這彎曲悖謬的世代禱告,求主施恩保守外,亦要多向三級議員發聲表達關注,同時可登入安省酒類及博彩局網頁發表意見www.iagco.agco.ca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提後3:1-4) 「……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腓2:15-16)

自三月中旬起,政府鼓勵民眾盡量留在家中,以達致公眾安全(Stay Home, Save Lives);大麻行業卻在默默無聲,極其隱匿的情況下申請開業?!其申請營業的地方之社區,包括鄰近商戶、校區、民區、不同的教育機構、教會、與及各慈善團體卻是在毫不知情下,在極短時間內(大概兩至三個星期)才獲通知。 現時士嘉堡的情況是三所大麻店已批准營業,二十多所正在申請中。如此情況是在絕大多數社區居民全不知情下進行。這與現時帶領加拿大的杜魯多政府所承諾民眾的是背道而馳的。政府說有方向地、有計劃地開設大麻店是讓黑市的大麻販賣情況能得以控制,只是我們卻看見如此政策下,未見其利,只見其害,讓更多人從黑道白道購買更多大麻來作不同用途。除了吸食的人之身體器官受損、也嚴重影響社區民眾生活與健康。多少的家庭受到破壞之餘,區內槍械增多與黑幫集結,令社區危機四現,情況確實令人擔憂。 雖然士嘉堡區民眾只得三個星期來得知現時情況,卻在這短促時間於網上超過7,000多人反映不滿;義工們冒著今年寒冷的秋季,已獲得1,500多人的簽名反對。 加拿大是個民主的國家,我們懷疑市政府是否已知道社區民眾的憂慮。如若仍不知道,我們下一步的行動便是發動集體大遊行。在疫情持續高企下,我們會保持社交距離,以人鏈方式向政府表達訴求。                                                     仕嘉堡商戶與居民大聯盟 PETITION TO Legislative Assembly of Ontario:- WHEREAS Green Bud Inc has applied to the AGCO to obtain a license

作者:Chion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這句人人皆知的話是來至聖經傳道書,傳道書是一本以「日光之上」的角度看透「日光之下」種種的智慧書,在一章九節中說及人世間無新事,以前已有的事以後必再有。防感染要與人隔離,在過去的歷史也發生過。現在,一人在家工作、一人對著影視學習、一人吃飯等的「獨」自完成的事情變得更多,更理所當然,很多人在今年被迫加入「獨」形態生活,可能還會續繼一段日子。「獨」形態也不是新事,比因病毒隔離更早在集體主義的日本迅速蔓延。 社會變遷群居生活習慣改變,一人旅遊團、一人邊爐的包裝食品、一人露營用品、一人燒肉店、一人公司等,針對獨自一個人能完成的商品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冒出。人氣的商品及受歡迎的傳媒作品總反映時下的思考方向及社會民生百態,曾經應是集體的活動,已漸進成為個人活動了。特別是繁忙疲倦的城市人,沒有力量和時間去顧及別人的感受,沒有耐心令遷就人變成是麻煩事,加上自己也有著很多怪癖嗜好,要別人遷就自己也是麻煩,最後選擇舒服的一個人「獨」立行動。 近年有很多傳媒作品都以「獨」為主題,如暢銷漫畫「孤獨美食家」,主角是未婚中年白領,整天在外四處跑中介業務而獨自吃飯,是介紹美食的故事。早年拍成電視劇,已進入第八季了。因沒有同事相隨,美食家想吃什麼就什麼,也沒有太多對白,主角能專心享受美食只用思維表現他的口福。獨自吃飯,不用顧及別人喜好,不怕口腔有蒜頭味影響別人,能按自己心意行動。 「獨」處和孤「獨」是兩回事的「獨」,一個人可以單獨與自己相處時不感到孤單或寂寞,一個人也可以在擠滿了人的房間裡感到孤立。獨處是一種實際處境的狀態,而孤獨或孤單是一種心理狀態或情緒,孤獨在日文的定意是近似孤立的意思,未能有著有意義或令自己滿意的聯繫,感受與他人分離、被遺忘或不被需要。「孤獨美食家」的「孤獨」設定較像獨處而非孤立,因工作無定處而沒有人能與他一齊吃飯。但有著一群感謝美食家為他們尋到所需要的客人,他熱愛這能幫助別人的工作,完成這有意義的使命後讓他一人獨吃也心情暢快。 相隔十年再播第二季,也同是高收視的「還是不能結婚的男人」,講述已經五十歲、刀子口豆腐心的潔癖建築師,還一樣極度享受單身生活,無視別人對他怪愛好的批評。這男人對過分關心他的家人及八卦熱情的同事感到很煩厭,亦因看著妹夫的婚姻所帶來更多煩人的人際關係,而選擇我行我素的單身日常。妻子、孩子及房子在這男人心目中是人生三大不良負債。某日,這男人意識「生有時,死有時」(傳道書3:2),母親不會永久煩他、不對眼的工頭會退休、歲月無情,人會離逝,令他醒覺不能再隨心任性,需要珍惜與各人的相處時間,因而不嫌其煩地插手處理家人和同事的事。 還有一部只有少數人主演的「一個人露營吃完就睡」,是講一男一女城市的年輕人,不相干地各自一個人去露營。熟慣大自然的「消費型」男露營者,以便利快捷即吃方法解決三餐,在營地享受無所事事的輕鬆時間;初級「野外型」女露營者,把時間都放在發掘天然食物上,笨拙地摸索如何貼近原始在大自然露營。 與女友分手後的男露營者只能獨自露營,本想獨個兒開罐頭嘆啤酒,想一想前途去向。但在營地總遇上不同人生觀的奇怪露營者,吃著他們所分享的獨特食物,在相處中從而讓他更認識自己。愛舒適的好友不認同女露營者的簡樸觀念,但不妨礙她決定自己一人去露營,實行回歸大自然的目標。挫折纍纍的過程中,遇上指教她野外常識的達人們,讓她終能學會釣上一條小魚,採集到能吃的野菇,「美味しい」(美味的)天然料理是她最滿足的獎勵,並驕傲地在SNS中向好友發佈烹煮的美食相片。 獨處看似很自在,或多或少能回避複雜人際關係帶來的煩心,但三劇的四位主角都提示著—沒有完全孤立的人也能享受「獨」生活。而不論是自願或被迫地「獨」處,還是需要花時間與人有意義地連結,在獨處共處中取平衡。如美食家有幫助人的心志、如建築師學會珍惜身邊人、如露營者們接受達人們的指導而進步,傳道書4:10 也說到「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孤獨一個人跌倒,沒有及時人幫扶,再不能起來,後果可能不堪設想。有可信任的同伴在近鄰支持,獨行中也能安心前行。

作者:不鳴 9月28日,是安省省民不應忘記的一天。省府於這天公佈單日新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人數達700人,創歷來新高,突破4月24日錄得的640宗最高紀錄;省長道格福特更於同日宣佈,安省正式進入第二波疫情。值得關注的是,第二波疫情可能比第一波更嚴重,如控制不善,第二波疫情將會是一場「海嘯」,而非普通的「波濤」。 安省疫情自9月上旬不斷回升,截至28日,安省整體染疫人數已超越5萬人,達50,531人,死亡個案總數2,840宗。爆發疫情的長期護理院進一步增至44間,住客感染人數上升至68人,死亡總數1,863人,院內護理人員染疫人數繼續上升,總數為116人,死亡維持8人。疫情惡化亦令醫療系統壓力上升,住院患者增至128人,29人接受深切治療,17人需要使用呼吸機。確診人數上升原因之一,是省府致力擴大病毒檢測數量。安省實驗室於平均每日處理3至5萬個樣本。全省至9月28日共進行了385萬個病毒檢測。 全國確診個案突破十五萬宗 全國疫情方面,全國於9月28日新增1,739人感染,6個省份報告新增病例,累計全國病例155,301宗,病逝人數9,278人。總理杜魯多於公佈施政報告後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清楚表明4大省份(即安省、卑詩省、阿省和魁省)已爆發第二波疫情。杜魯多表示,全國多個省份在3月中下令經濟和社交生活封鎖時,當時單日新增確診只有數十宗,但9月下旬開始,全國就新增超過1千宗確診病例,並預料今年秋天的疫情,將比春季時嚴重得多。面對嚴峻疫情,錄得單日新增750宗確診的魁省隨即宣布,提高滿地可及魁北克市等3個地區的疫情警戒級別至最高的紅色,並於10月1日起實施更嚴格的衛生措施遏制病毒傳播,包括所有酒吧、電影院和其他聚會空間一律關閉,餐館只提供外賣服務,為期28日。 面對第二波疫情,安省政府不敢怠慢,主要在增加病毒檢測數量,及增聘前線醫護人員的兩大方向作出步署。病毒檢測方面,從9月25日開始,省內第一批60家藥房獲准提供新冠病毒測試,為沒有病徴及經過預約的省民服務。此舉希望能縮短省民要在全省150個評估中心外大排長龍的情況,並朝著實現每天5萬次測試的目標進發,令更多沒有病徴的隱型患者被發現,阻止疫情傳播。吸納前線醫護人員方面,省府撥款2千6百多萬元,加快個人護理人員PSW的培訓,提供奬金鼓勵2千名應屆畢業生到長期護理院工作至少6個月,並為全省急需地區的醫療系統增聘800多名護士。 抗疫疲勞見鬆懈 不少專家表示,確診人數持續高企,除因擴大了病毒檢測數量外,省民在進入第3階段解封後,防疫意識明顯鬆懈,或出現抗疫疲勞現象,非法的大型聚會及派對顯著增多,導致20至39歲年齡組別成為重災區,平均佔新個案總數70%。 縱使省長多次呼籲年輕人要為己為人,必須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不要出席大型集會及派對等,但崇尚自由人權的年輕人似乎無動於衷,9月下旬於 Wasaga湖灘附近舉行大型汽車集會,省警出動驅散,並發出近200張告票。而在多倫多市中心東面的Trinity Bellwoods公園,週末亦再次人潮湧現。反口罩的示威抗議活動,再次在市中心出現,公然挑戰省府的抗疫衞生條例,參與人數亦有增加趨勢,情況令人憂慮。 由科學家及專家作出的最新預測模型顯示,安省第二波疫情的高峰將於10月中旬至下旬到來。除非立即採取更嚴厲的衛生防疫措施,否則屆時每天感染人數將突破1千人,醫院深切治療床位將再度緊張。省府雖然較早前已宣佈,社交限制令收緊至戶外最多25人,室內最多10人,但省長多次表明,除非有絕對必要,否則不會重回至第2階段解封。安省醫院協會呼籲省府,將多倫多、皮爾區及渥太華等3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回復至第2階段解封期。多倫多市議會 卻主動回應,通過把餐館和酒吧室內每枱最多人數,由10人下降至6人;餐館和酒吧室內最多可容納人數,亦由100人下調至75人。 面對來勢洶洶的第二波疫情,省府及各市政府必須迅速應對疫情走勢,推出果斷措施,同時要加強執法,以起阻嚇作用。但歸根究底,最重要還是每位省民,尤其是年輕人,必須克盡己責,做好個人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交距離及避免出席大型聚會。不要再以自由人權、抗疫疲勞等為籍口,做出妄顧公眾利益的自私行為。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提摩太後書3:2)「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哥林多前書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