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019

圖片說明:扮相俊俏、聲色藝全,正好配合他的藝名-成俊笙

˙小玲瓏˙

「想念生母,失去聯絡多年,母親姓名:吳碧蓮,曾於1968年居住於紅磡北拱街……已失去聯絡四十多年!母親,你到底在何方?」前年母親節在互聯網「臉書」上偶爾看到一位朋友這段尋人啟示。
這位朋友是粵劇愛好者,更是一位業餘粵劇老倌(文武生),他的扮相俊俏、聲色藝全,正好配合他的藝名—成俊笙,溫哥華業餘劇團戲行都尊稱這位朋友為「牧師」。原來並非開玩笑,成俊笙真名談子明,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牧者,在列治文恩典宣道會任主任牧師,這段尋母啟示正是談子明牧師的留言。

圖片說明:2018年在溫哥華恩愛夫婦進深營會的營友合照

˙利奇威弟兄˙

歲月匆匆,在一片忙碌和祝福聲中,迎來了新年,也迎來了我和明花結婚二十四週年紀念日。明花的第一個反應是很興奮和激動,哇!二十四週年了,我們真厲害,感謝神!我的感覺就是,怎麼這麼快就二十多年了,怎麼走過來的呢?!……

˙志雅˙

早期在臺灣常會看到熱心傳福音的人在電線桿上貼貼紙,黑底白字的「信耶穌得『永生』」這幾個字﹐在各地的電線桿上隨處可見。可是因為貼的時間久了,有些字跡逐漸退色,模糊了,有時缺一點,或少一劃的,「永」變「水」,「生」變成「牛」!農民靠牛耕種,單純的農民看到福音貼紙,紛紛去教堂詢問,因為他們看到貼紙,以為信耶穌可得「水牛」。消息傳開,這事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談。

˙何文輝˙

「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11:14)

起初人們吸食鴉片,這是一種從美麗的植物中提煉出來的棕色或金色藥物,散發著香甜的氣味,具有強烈的鎮靜止痛功效,並能產生令人舒適的愉悅感,古代詩人稱其為「靈魂的忘憂藥」,明朝萬歷皇帝稱之為「福壽膏」。

個人得救見證 我生長在一個無神論背景的家庭,我的許多家人包括兒時的我因為接觸過奇怪的宗教而對宗教十分反感。2012年高三即將畢業的我內心有許多掙扎。從小被教導要有各樣的好行為,在即將初入社會時卻受到父母不同的教導—不要吃虧。嚮往《桃花源記》中那樣社會的我十分不解,為什麼進入社會就意味著要收起「好行為」的面孔,做一些人云亦云的事以致自己不至吃虧。我也在平時和同學們的相處中發現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好的品質,而最難過的莫過於如此評論別人的我自己也有各樣的驕傲和「壞心思」。當尋求各種管道紓解這種壓力而不得的時候,我聽一個同學說他家裡有基督徒背景,也許是因為我從未聽過這樣的事,又或許是當時心中各種問題無法得到解答,所以我立刻感興趣起來。幾個月後,又是偶然機會我接觸到國內家庭教會的人,聽到分享神如何醫治她的身和心,又在參加兩次聚會中看見其他信徒如何真誠的交托自己給神,我開始覺得,如果這個世界有一位神,那就是這位了。出國後,神又奇妙的帶領我去到華人教會,我得以更多的了解這位神。而聖經也終於解答了我之前內心的各樣問題。我明白了人為什麼會犯罪,我也明白了原來我對「桃花源」般的社會的期待是來自神原本造我們的心意,而那盼望不再是空的了,那盼望將來會在天上實現,而且比這更好!這些問題的解答讓我完全相信了神的存在,而明白耶穌救贖的福音後,也將我從曾經糾結難過的心情中解脫出來。 佈道體驗 雖然以前也嘗試過,但走向陌生人向他們傳福音好像一直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彭師母在第一節佈道培訓課上分享的其中兩個點十分打動我。其一:衡量佈道是否成功不在於是否別人直接信主,而是能否改變別人對於信仰的看法,哪怕只是一點點,向耶穌更靠近一點點。其二:作見證應該是殉道而不是宣道。耶穌為我做了這麼多,我又為傳福音做過什麼呢?帶著這樣的心情我鼓起勇氣回到校園佈道。原本有些懷疑,學生們在忙於期末考試時真的會願意為我們停下腳步嗎?感謝神,一個小時裡我們接觸到九位同學,還有機會與四位同學短時間聊天,與他們分享一些福音。雖然他們還未信主,但通過聊天時向他們提出的問題能挑戰他們原本的想法,讓他們離耶穌近一點點,真是感恩。做不熟悉的事情我們常常感到害怕,不知所措,但隨著做的次數變多,我們會越來越有信心。希望通過周末佈道培訓的佈道練習能幫助我越來越勇敢的去傳這大好的消息。

李昇弟兄

4月20日早上淅淅瀝瀝的細雨裹著清新的空氣,刷新著整個多倫多地區,正如我們復活節佈道的主題所說的「生機處處」。我和Chislon 弟兄一早就趕到了多倫多短宣中心搬運相關的佈道物資。海報、橫幅、音響、電子琴、各類佈道工具及攤位遊戲等。我們動作非常迅速,很快將所有物資搬運上車,並在早上10時抵達了大都會廣場。

張昱之 迦密國語宣道會

我叫張昱之,Joseph,我來自美城迦密國語宣道會。我來參加培訓的原因是希望有機會服侍神,參與擴張天國的傳福音使命。一開始我對個人佈道傳福音有很多害怕擔憂,會覺得不好意思,很害羞,不敢主動與人接觸。但是當我學習到門徒跟隨主熱心傳福音的榜樣時,我覺得主的話語給了我力量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