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in Law 2022-06 2022年4月中,世界頭號富商及創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閃電式和推特(Twitter)董事會就440億美元的收購計劃達成初步協議。馬斯克早在一個月前才提出收購建議,本來看似渺茫的收購計劃,雙方在峰迴路轉的一周內最終達成協議。但這項收購建議卻引發了各界不少的爭論。 富商購買媒體在近代歷史上不時會發生。從20世紀開始,超級富豪擁有一份報紙基本上就像擁有一個個人擴音器。著名的例子有魯珀特·默多克 (Rupert Murdoch) 擁有的新聞集團操控着全球數百家新聞和媒體機構。近年的例子有阿瑪遜巨人杰弗裡·貝佐斯 (Jeffrey Bezos) 在2013年斥資2.5億美元收購了《華盛頓郵報》。Salesforce 首席執行官馬克·貝尼奧夫 (Marc Benioff) 在2018年獲得了時代雜誌的擁有權。但這次馬斯克不僅是購買一份報紙或媒體網絡,他購買的是多份新聞媒體、大型公司機構及名人發佈消息的終極平台。 各界對馬斯克今次收購的目的有不同理解,馬斯克本人在宣佈達成交易的聲明中表示,「言論自由是民主制度正常運作的基石,而推特是一個數字化的言論廣場,是一個對人類未來重要問題進行辯論的地方。」他認為推特是「全球言論自由的平台」,但是以它現時的運作模式,無法履行這個「社會責任」,而需要轉變成一間私有公司。馬斯克承諾將推特私有化後,會減少內容管理,加大言論自由。但這卻是爭論的關鍵,推特本身不是很注重言論自由嗎?將它私有化會反而提升言論自由,這是怎樣一回事? 推特於2006年成立,提供一個開放式微博平台,給大眾可以「免費」和「安全」地分享訊息,但這平台近年卻引來很多爭議。平台不斷被許多人投訴轉載惡意訊息,為害公眾安全。在壓力下推特只好提供有限度的審查。當四面八方的用戶投訴其他人訊息的不是,推特只好逐步加強審查。現時推特在用戶同意書裏表明平台有權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刪除或隱藏用戶的貼文,亦可以封殺任何帳戶。當然,作為一間私人公司,推特是合法地擁有這個權利的。最矚目的例子可算是2021年推特封殺了前任美國總統特朗普 (Donald Trump) 的帳戶,引來共和黨支持者大大不滿,他們認為平台已變成了一個政治工具。這正是馬斯克要改造推特的主要原因。 但試想,一個真正擁有言論自由的平台真是可行嗎?馬斯克聲稱,在合法的情況下,每個人在平台上應該擁有發表言論的自由。他認為壞的推文應該被刪除或隱藏,但永久禁令是不應該的。換句話說,他承認平台最終不能避免有限度的審查機制。這豈不是推特的初衷嗎?現時推特可刪除或隱藏任何推文而不需要解釋。馬斯克認為用戶應該有權知道原因,他建議公開 (open source) 審查程式。但這難以避免有惡意的用戶找到缺口而將程式拆解。 新的推特也要面對近年民粹主義抬頭下具有相當破壞性的「取消文化」 (Cancel Culture) 。當有足夠數量的人對某些用戶分享的訊息主觀地感到不安時,他們會將推特變成一個強大的輿論法庭,在網上和真實世界裡封殺這些人,讓其他有同類意見的人自我滅聲。真正的言論自由還能存在嗎? 筆者覺得將推特變成一個擁真正有言論自由的平台是十分困難。誤導、煽動及仇恨性的推文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聖經說:「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各書3:6) 現代社會高舉言論自由,但一個讓每個人自由發聲而不受管制的世界會是多麼恐怖!
時代論壇 / 2022年4月27日 芬蘭赫爾辛基地區法院於三月底駁回當局對政客雷薩寧(Päivi Räsänen)及芬蘭教區福音信義會(Evangelical Lutheran Mission Diocese of Finland)監督波霍拉(Juhana Pohjola)發表仇恨言論的起訴。三位法官一致裁定,雷薩寧的言論「具冒犯性,惟不算仇恨言論(hate
作者:田森傑 美國隨著接種疫苗的人數增加,各地都開始逐步放寬居民户外活動的限制,但是仇恨亞裔的暴力案件並沒因此而減少,亞裔團體也不再像以往保持沉默,他們紛紛勇敢地走向街頭為受害者爭討公義! 在衆多案件中,有一件十分值得我們關注,是其中一位受害人對施暴者的回應,據《紐約郵報》在5月20日的報導,一位亞裔女性在曼哈頓街頭被一名非洲裔的大漢連續踢打頭部的慘案而震驚全美,但她卻說,自己原諒了襲擊她的那名流浪漢,並為他祈禱。施暴者是38歲的布蘭登 · 埃利奧特(Brandon Elliot),他曾因弒母入獄17年!受害人是65歲的維爾瑪 · 卡莉(VilmaKari),她在星期日去教會禮拜時遭遇暴力襲擊,導致盆骨骨折,當時在路旁的一座高級公寓大樓內有三名壯漢竟然隔著玻璃窗旁觀,事發之後還關上門,並未提供任何幫助!可是維爾瑪 · 卡莉並沒有因此而憎恨傷害她的人,反倒以德報怨!她在接受電視節目《早安美國》採訪時說:「這是我能為他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希望有一天他能改過自新,或者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不管他需要的是什麼。」(https://www.sohu.com/a/467811547_162758) 維爾瑪 ·
作者:王文賢傳道 政治,不是一個討人歡喜的題目。有人說:「我從不涉及政治,政治與我無關。」然而,生活總是離不開政治,政治在不經不覺之間,就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尤其在一個動盪的國家,影響力尤其明顯。 Jeremiah,現年20歲的年青人,出生和成長於緬甸中產家庭,是家中的獨子,備受母親的疼愛。他自小受到親戚和老師們的影響,與大部份的年青人一樣,將醫療或工程作為他最終的職業目標,為的就是能夠過舒適的生活。這種看法在他10年級時發生了變化,他的物理老師告訴他有關孿生子悖論(The Twins Paradox)的知識,這是一個狹義相對論的思想實驗,這引發他發現原來世界上有許多人無法想像的奇妙事物。由於他的成績優異,家人不惜向銀行借錢,送他到英國讀書,在2019年的 A-LEVEL成績中,數學、進階數學、物理、化學、延伸課程(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分別取得 AAAAA 成績,在那兩年英國的學習,他有機會探索從微觀粒子到太陽系的各種物理概念,以及參加 STEM 競賽,這使他有更大的決心去追求物理學的研究。 憑著優異的成績,Jeremi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