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加醫生 行醫多年,我深知影響力的重要性,因為病人可以用完全不同的心態來面對疾病。願意聆聽你的建議,一開始可能是因為你的社會地位或者專業上的知識。但是當人開始認識你,相信你的時候,我發現我對他們的影響力就遠超過職業上的範圍了。我相信每一個人生下來對他人都有影響力。因為當有了人際關係,就對他人有影響力。例如:做父母的對孩子、作老師的對學生、做丈夫的對妻子、做學生的對其他的同學、工作者對他的同事等都有影響力。但是這個影響力,可能是正面的或者是負面的。正面的影響力能建造別人,幫助別人,使人活著有盼望和喜樂。但是負面的影響力卻往往使人受傷,受到捆綁,使人情緒低落而沒有盼望。有些人身居高位,但是他的影響力卻使人受傷。有些人藉藉無名,但是卻帶給人盼望和幫助。 在我的行醫生涯中,對我影響和幫助最大的卻是一個跟乳癌爭戰超過10年的婦女。她經過很多的手術和化療,但是內心裡面卻充滿喜樂與平安,對人生充滿熱愛與盼望。她時常給我一些聖經的話語鼓勵我。而我也時常介紹一些癌症的病人給她認識,她也樂意幫助和鼓勵他們,使他們在接受癌症時能用積極樂觀和有盼望的態度來面對治療。確實是生命影響生命。「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4) 但我們人是軟弱的,因此我們對人的影響力往往是負面的。如何能產生對人有正面的影響力呢?我們無法靠著自己的力量,使我們對人生充滿著熱愛和盼望。唯有回到賜生命的神的面前來。耶穌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 10:10)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接受耶穌,就從那裡領受到豐盛的生命。而且耶穌應許這個豐盛的生命對人有正面的影響力。「耶穌站着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翰福音7:37-38) 作為一個醫生,我固然可以靠著專業上的知識來幫助別人。但是我發現一個真理,就是隨著我跟神的關係越來越親密的時候,神就改變我,建造我的生命,使我對病人越來越有正面的影響力。「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着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2:14-15) 你覺得你對他人的影響力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你使人覺得受到捆綁或自由?你使人對未來充滿盼望還是失望?你願意領受從神的祝福而對別人產生正面的影響力嗎?我邀請你跟我一起從耶穌身上領受那改變人、使人活潑有盼望的影響力。
作者:路加醫生 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因此要慷慨和奉獻實在是不容易。尤其現在物價上漲,我們要想的是如何平衡收支,而不是如何慷慨和奉獻。你可能會說,你是個醫生,收入多,因此慷慨奉獻一定比較容易。沒有錯,醫生的職業是比較穩定,收入比普通人多。但收入多的人,不見得就是一個慷慨奉獻的人。 在舊約裡面講到什一奉獻,那是猶太人必須遵守的律法。但如今我們在新約的時代,奉獻不再是一種律法,新約講的是要如何心甘情願地慷慨奉獻,就如聖經上所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7)換句話說,不是問你奉獻了多少,或是你奉獻了多少比例的收入,而是你是否一個對人、對神都是慷慨的人?聖經上時常敘述神對慷慨者的鼓勵與祝福,例如「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11:24-25) 但如何能做到甘心樂意呢?我覺得有兩個想法必須要改變。首先是要承認我們一切所有的都是神所賞賜的,我們並沒有擁有權,乃是暫時的管家。「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哥林多前書4:7)換句話說,我們一切所有的,包括我們的家人、財產、地位、時間和恩賜,都是神暫時讓我們管理。當我們深信且瞭解這個真理的時候,我們就能很自由地、很慷慨地,使用神所賜給我們的時間、精力、金錢和我們一切所有,來服事神和服事人。例如有些父母對兒女的主權有些誤解,其實兒女是神給我們託管的,只要靠著神賜我們智慧,去養育他們,最重要的是帶領兒女歸主,讓神成就他們生命中的一切。這才是一個慷慨者的心態。 第二個思想上的改變,就是知道我們沒有辦法使自己成為一個慷慨的人,但當我們已接受了慷慨的神豐盛的恩典。「既是這樣,還有甚麼說的呢?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馬書8:31-32)當我們生活在罪惡中還作罪人的時候,神卻無條件地犧牲祂寶貴愛子的生命,拯救了我們脫離罪惡與死亡,而且把救恩白白的𧶽給我們。祂是一個多麼慷慨的神啊!當我們越深認識和敬愛那慷慨的神的時候,我們越能夠以慷慨的態度來回應神對我們的愛。我有一次收到一筆錢,我太太建議我全部奉獻。我剛開始覺得很困難,因為我覺得錢是我應得的。但是當我經歷到神的慈愛與慷慨的時候,我就能甘心樂意把那筆錢奉獻出去了。 你是一個慷慨的人嗎?還是你是一個斤斤計較但沒有喜樂的人?你願意感謝那慷慨的神所賜給你的救恩與生命中的一切嗎?願你和我都成為一個對人、對神慷慨的人。
作者:小丸子 皮膚對整個身體的健康就像一堵牆,如果沒有這屏障,體內的水分就會逸出並蒸發,可能陷入完全脫水。保護和恢復肌膚活力的產品多是針對最外層的皮膚, 有去角質、保持皮膚彈性或滋潤的功能。皮膚的最外層稱為角質層,是一堵薄而堅韌的屏障。皮膚細胞的「磚塊」內部是角蛋白(Keratin)和脂質層(lipids)。脂質層是天然保濕物質:包含着25%膽固醇、10-15%脂肪酸、40-50% 神經酰胺 (ceramides)。 皮膚的屏障功能包括維持水分含量和平衡,預防和對應微生物和抗原的入侵、減少紫外線 (UV) 照射的影響和緩解氧化反應。 屏障讓我想起耶路撒冷的城牆,當尼希米聽說聖殿重建50年以後、城牆仍舊倒塌,他就「坐下哭泣」,在神面前禁食禱告。神恢復以色列民族必需修築聖殿和城牆,聖殿是表徵着神的同在,與城牆之間的聯繫不能分割。沒有城牆的城市會受土匪和野獸的侵害。沒有牆就沒有城,沒有城就沒有聖殿。在尼希米的禱告中表達出神的應許:「 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尼希米記 1:5,9) 健康的皮膚光滑、有彈性,能夠對剪切力做出反應而沒有僵硬和爆裂。皮膚受損原因包括:過度清洗或削去角質、接觸刺激性和污染物、陽光照射過剩、類固醇藥物和環境過潮或太乾燥。情緒和心理困擾都會令皮膚過敏或皮炎出現。屏障功能受損時,皮膚可能呈現乾燥、鱗狀、瘙癢、粗糙或斑塊、過敏或發炎、細菌感染。 皮膚病患者如特應性皮炎、先天性乾燥症、魚鱗病、牛皮癬或糖尿病患者角質層固有損傷,再受損會令皮層惡化,角質細胞結塊,表皮增生,出現脫屑和剝落;彈性退失和剛度增加導致皮膚爆裂。 護膚策略:1. 簡化護膚程序:使用軟布和溫和的去角質劑。2. 選用酸碱度(pH) 於
作者:路加醫生 在我過去行醫的生涯中,發現很多疾病跟以前是相似的,但是診斷疾病的方法和治療手段真是日新月異。然而真正讓我感到驚奇的是,現代人對於是非對錯的看法改變更多。尤其令我訝異的是教會對這些改變的放任態度,就如同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五章所說的:「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哥林多前書 5:1-2) 彼此接納是重要的,因為生活在這個大同文化村裡的每個人都是神所創造的,都有神的形象,因此我們應該擁抱和彼此接納。但是在當今後現代主義的潮流中,道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對和錯;我們被教導要接納和尊重不同的道德觀。然而這種想法進入教會時,教會已經失去光與鹽的功能了。 我們的神是聖潔的,「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得前書 1:15-16)神揀選我們,不僅僅是要赦免我們的罪,並且賜予我們永恆的生命,祂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以弗所書 1:4)然而當你觀看自己生命的時候,你必會說:「我全身都是罪,怎麼可能成為聖潔呢?」但我們的神不僅是聖潔的神,更是愛我們的神。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對付我們生命中的罪,祂差遣祂的愛子耶穌來到世上救贖我們。「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 3:16)耶穌流出寶血,潔淨我們的罪,使我們得以聖潔,「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希伯來書 9:12) 但當我們一直以接納的態度,容忍一點罪惡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就失去光和鹽的功能。「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哥林多前書 5:6-8)這就如同在你的後院當中,當你容忍一點點雜草而不處理,沒多久整個後院都會被雜草所佔領。 對付罪的妙方不是忍耐接受,而是真心誠實地認罪悔改。「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 1:8-9)我們教會成立至今已經30年了。在這30年中有很多令人興奮的事情,因為有很多人從敵對神,而後來成為神的孩子。我不知道你現在的光景如何?你或許有一些罪在你的生命當中;你或許覺得這是小事,因為那不影響別人,也不影響你自己的生活作息。但請你不要輕看這些你所認為的小小罪惡。你願意和我在神的面前認罪悔改嗎?「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至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哥林多後書 7:10)。 讓我們一同來除淨我們生命中的舊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