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翠嬋宣教師 聖經說:「教導智慧人,他就越有智慧,指責義人,他就增長學問。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9-10) 我曾提及關於智慧人的法則是生命的泉源,有兩大方面:第一:閱讀就是智慧,為了增加素材;第二:發問問題就是智慧,為了增強思考力,但我們做這一切不單只為了幫助孩子們能增進學習的智慧。聖經提醒我們,原來人類真正的智慧是在於孩子們有沒有一顆敬畏上帝的心,因為聖經指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對我們來說,操練敬畏上帝的心是由在家操練敬拜開始,所以父母們,你有沒有與你的孩子在家舉行家庭崇拜的習慣呢? I.操練敬畏的心由家庭崇拜開始 當父母堅持不間斷地與孩子們一起做家庭崇拜,其實我們是教導他們不怕與你討論真理,也因此會慢慢發現家人的生命在改變,智慧也在增多,也學會如何過一個敬畏上帝的人生。那麼我們可以如何做家庭崇拜的呢?家庭崇拜就是一家人一星期一次的特定約會,包括讀經,祈禱及唱詩。 讀經之後問家人以下三個問題 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經文中你對上帝有甚麼認識? 我們應該如何改變? 手指的祈禱:與他們一起舉起手:讚美,感謝,認錯,祈求及其他,逐樣詢問可以如何為這些祈禱。 唱歌:選適合他們年紀,真理正確,沒有文化差異及比較易唱的歌。 II.操練敬畏的心其實是操練生命 當我們做家庭崇拜時,我們就不斷地被提醒,上帝才是一家之主。聖經是我們生活的指標,當我們說我們要愛真理,卻不願意有家庭崇拜,父母有多認真地教導及實踐真理的心其實可見一斑!所以,除了要做家庭崇拜之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也要努力地活出信仰。 每一個猶太人的家庭都有這個座右銘,就是以色列人的恭敬篇:「Shema」 「Shema」操練一:認識上帝;透過回想生命的歷程(Keep knowing Him)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申命記6:4) 每一個以色列人都是這樣的稱呼及認識他們的神:「耶和華我們的上帝」當中其實有兩個神的名稱:Adonai及 El-lohenu。 Adonai是主的意思:the Almighty Lord,主耶和華是滿有能力的。 而El-lohenu —「我們的神」:是那位與我們有關係的主。 所以「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就是那位與人立約,主動參與在你我生命中的主。「Lord our God is Almighty.」 猶太人認為人對上帝的敬畏是自然衍生的,因為人既是由上帝創造,人就當敬畏祂。猶太人的父母教導孩子認識上帝,認識上帝就會延伸出在上帝面前應有的思想與行為,以及意志與態度。例如: 知道上帝存在,遇見挫折時就不致失望, 知道上帝的獨一性,所以無論情況如何也不離開上帝; 知道上帝的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人就會審慎言行, 知道上帝是造物者,是永存的,人就更要在上帝面前謙卑。 猶太父母若不教導孩子認識上帝,他們就不配是「猶太父母」。所以敬畏是由知道或認識上帝開始的。 「Shema」教導二:以愛遵行 (Keep loving Him)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我今日吩咐你的這些話都要記在心上。」(申命記6:5-6) 甚麼是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上帝呢?猶太人看人的心、性(即魂)及力為一整全,意思是要「全人」去愛上帝,包括: 純全:不帶任何不良動機或條件去愛上帝。 完全:完全投入去愛及經歷上帝,與衪建立真正的關係。 最高:上帝喜悅我們以祂為至高,專一地愛祂。 「我今日吩咐你的這些話都要記在心上。」用愛去遵守上帝的話就是我們應有的生命流露。當我們要教導我們的下一代要愛上帝,我們自己就要遵守上帝的教導。我們一切的行為說話,全看進孩子的眼裡,並藏於他們的心裡,成為他們跟隨主的態度。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家長們你要誠實地,表裡一致地去面對自己,面對上帝,有困難就向上帝坦白,更要誠實地去面對你的家人。 「Shema」教導三:隨時分享 (Keep moving towards
林向陽 死刑犯托孤 十多年前,中國內地巴馬族自治縣的一名死刑犯黃某,在臨執行死刑前要求見刑警李建良。刑警李建良曾在其家鄉派出所工作,當年在黄某老母親的請求下,曾屢屢勸告脾氣暴躁的黄某要奉公守法,可惜卻被當作耳邊風。數年後,工作表現優異的李建良被調回刑偵大隊任職。1997年,當地發生幾宗嚴重的搶劫殺人案,原來不務正業的黄某以談戀愛為名,分別誘騙了3名女子,搶劫後並殺人滅口。當時任職副大隊長的李建良負責查辦,將其抓獲。2001年9月,罪大惡極的黃某伏法。面對家庭慘變,黃母每天以淚洗面,整日閉門不出,黃某妻子因承受不了變故和別人的閒言閒語和嘲笑,離家出走,留下年僅8歲的兒子和6歲的女兒。 黃某臨被執行死刑前要求見「我哥」一面,他口中的「我哥」就是刑警李建良。見面時,黄某痛悔流淚:「哥,我殺了人,死有餘辜,可是我放心不下母親和兩個小孩,他們是無辜的。」刑警李建良看見黄某殷切的期盼,心被感動,就對他說:「你放心吧,你媽和小孩的事,交給我吧!」 看到孤苦無依的老人和兩個年幼孩子的淒涼,為了這句承諾,李建良擔起了照顧他們的重任。雖然離黃某家有60多公里,李建良只要一有空,就驅車兩個多小時,翻山越嶺給他們送衣服、送錢,陪他們吃頓飯、聊聊天,給小孩買新衣和文具,帶著他們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吃飯、玩耍,並囑咐村幹部和老師多多關照他們。黃母有病痛時,李建良的妻子會帶老人去看病,出錢出力。在「警察兒子」的悉心關愛照料和開導下,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黃母和兩個孩子逐漸走出了殺人犯親屬的陰影,兩個孩子對他們恭敬孝順,認他做伯伯。黃母漸漸走出傷痛,人也開朗起來,逢人就驕傲地說:「我有一個當警察的兒子。」雖然年邁,老人還是不時都把家裡好吃的,送到縣城給「警察兒子」和「孫子」吃。 十多年來,李建良捐助給黃母生活費和兩個孩子讀書費用高達5萬多元,這筆開支,對於每月只有3,000多元工資的李建良來說,不是個小數目。後來他還幫黃某的兒子找到了工作,黃某的女兒也考上了大學。 父親角色的重要 為了一句承諾,李建良對黃某一家的照顧,堅持了十多年之久,他代替了窮凶極惡、遭人唾棄不齒的黃某,擔任了良好父親的角色,使黃某兩個兒女雖然在羞愧、悲痛的變故下,卻因他的照顧與榜樣而能正常、健康地成長,如此恩情能不令人感動?由此可見父親良好的角色對兒女的成長,多麼重要! 有的父親根本沒有參與兒女的成長,這類父親對兒女心靈成長造成難言的傷害。在美國有二千四百萬(即34%)兒童沒有與父親同住,約有二千萬(即27%)兒童長大於單(母)親家庭,在2000年,有一千三百多萬(33%)的兒童是私生子女。美國人第一次婚姻有43%在婚後15年內破裂,每年約有一百萬兒童經歷父母離異之苦。據報告,遭父親遺棄,或失敗的父親能令孩童心靈遭受很大的創傷,先不說他們會比與父親同住的兒童貧窮,又因其缺乏好父親的形象,或目睹父母爭吵打架及離異,心靈備受重創,故此,他們容易遭受感情困擾,自信心低落、憂鬱、孤僻離群,常以酗酒、濫交、加入幫派、觸犯法律、吸毒、虐待、自暴自棄等等來發洩內心的痛苦。他們容易輟學,對婚姻有負面的看法,難與異性有長久良好的關係,很容易成為單親父母。還有一個更令人驚異的報告:80%的犯案者,及82%未婚少女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問:怎樣才算是個好父親?好父親的特質很多,願略舉其中一二: 好父親奉公守法,光明正大 諺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好父親必須要以身作則,奉公守法。他潔身自愛,絕不沾染任何不良的嗜好(如賭博、醉酒、毒品、色情等等);他為兒女樹立良好榜樣,他的施教才會有果效,也使兒女耳濡目染而得益處。你要孩子有愛心,你必須是個有愛心、憐憫人的人;你要孩子用功唸書嗎?你必須也事事勤奮;你要孩子孝順嗎?你必須孝敬你和你配偶的父母;你要孩子誠實嗎?你必須是個童叟無欺的人;你要孩子行事為人光明磊落嗎?你也必須言行正直、心口如一……。 好父親愛惜配偶,保護自己的婚姻與家庭 有人說得好:父親能給兒女最好的禮物就是愛他兒女的母親。也就是說,一個好父親必須首先是一個好丈夫。他愛惜妻子,立志遵守婚姻的承諾,無論貧窮富貴、疾病都不離不棄。他明白外遇是導致婚姻破碎的主因,故此,他努力保護婚姻,絕不陷在婚外情的試探中;他體貼妻子的辛勞,愛護兒女,是妻兒的倚靠;他忠於職守,務使妻兒不受饑寒之苦;他行事端正,處處以身作則。 好父親剛柔並存,恩慈和善 中國傳統的父親很多還有大男人的舊思想,以為自己既是一家之主,家中大小決定全部由他自己作主,他輕看妻兒的意見。唯我獨尊的父親多自以為是,而且脾氣較暴躁,平日對妻兒疾言厲色,稍有不順心之處,立刻勃然大怒,粗言穢語,或許他心裡也愛妻兒,卻鮮於表露。妻兒對暴君型的父親通常敬而遠之。好事才向父親報告,壞的避而不談。暴君型的父親,縱使常在家,但難與妻兒有良好感情,甚為可惜。 好父親剛柔並存,面臨困難時剛強不屈,是妻兒倚靠,他心地良善,光明正直,表裡一致,是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是妻兒、親朋的好榜樣。他恩慈和靄、開通、有遠見,在作決策時,願意坦誠與家人溝通,即使不一定取納他們的主張,也會心平氣和聆聽妻兒的意見。故此,妻兒對父親敬愛有加,心服口服,願意聽從他所作的決定。這樣的父親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好父(母)親不偏愛,公正施教 有的父母因某兒女俊美聰明、乖巧或功課好而偏愛,以致獎罰有偏差;有的父母重男輕女,尤其是對兒女的栽培更是如此,這都能導致兒女不和,心懷不平。有的父母捨不得對兒女勸教,那是遺害兒女。無窮的溺愛,養成兒女任性妄為,日後因犯法而遭法律制裁,後悔莫及。 施教時,父母要言出必行才能收效。故此,請別誇大其詞,說些自己不能作的話,如「你再這樣,我就打死你」等等。兒女眼睛是雪亮的,知道你只不過是隻紙老虎,虛張聲勢而已。也看見父(母)親要管教兒女,其配偶在旁攔阻,結果變成夫婦對罵,孩子無所適從。故此,父母要互相配合,有時要輪流唱黑臉和白臉,只要能同心為兒女好處著想而施教,效果會很好。 好父(母)親把時間投資在兒女身上 有的父母日以繼夜汲汲營營,事業第一,下班後則只顧看球賽或上網,完全忽略了親子相處的時間;請別以為能以金錢、物質盡量供應兒女就是好父母。其實並非如此,兒女喜歡父母用時間關心他們,聽取他們的心聲,明白他們的難處與抱負。 也請別輕看與家人同遊玩、散步、及吃晚飯的時間,那是連繫親情的粘土。吃飯時,請別抱怨菜色不合心意,更不要趁機斥責教訓兒女,那會令大家胃口全無。與家人吃飯時請多講些令人開心的見聞,會使大家笑聲不斷,吃得開心、談得起勁,兒女會珍惜和渴望如此共處,增進感情的時光,不信試試看。至於會引起辯論的事,最好飯後才平心靜氣提出來討論。有的家庭忙碌得連晚飯也是各自張羅,弄得家像旅館一樣。其實,父母與兒女之間的親情,是我們家庭最聰明的投資。 好父(母)親把生命中最好的給兒女 人生中最好的並不是金錢或享受,因為這些都如雲煙,沒有永恆的價值。人生最好、最寶貴的是耶穌基督的救恩。因為聖經說﹕「信子(耶穌基督)的人有永生,不信子(耶穌基督)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3:36)故此,人若肯承認自己的罪,接受主耶穌的救恩,才能罪得赦免,得著永生的確據,並有聖靈居住在心裡,作我們隨時的幫助。因為「除祂(耶穌基督)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4:12) 記得我的父親信主後,生命有了很大的改變,對真理非常追求,每天以靈修為樂,閱讀聖經無數次,並決心按照真理行事為人,又常執筆投稿《導向雜誌》。我父常鼓勵已信主的兒女多愛主,並不停地向我的大姊和大哥傳福音。一年冬天,我回多城看望父親,那日天氣極度寒冷,晚飯後,年邁的父親吩咐我們與他冒著刺骨寒風外出,探訪工作繁忙、剛下班的大姊,向她傳福音。臨行前還再三叮囑:「少說閑話,務要傳福音。」後來大姊終於信主了,父親高興得很,感恩不停。我最懷念我們姊弟與父親一起在教會敬拜神的時光(那時母親已經離世了),而我們也一直最珍惜父親對我們的教導。 不過,正如聖經所說:「我們在你(神)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列祖一樣。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兒,不能長存。」(歷代志上29:15)即使世間有更好的父母親,也會因生命的終結而離開我們,惟有天上的父神耶和華,能永遠地、無時無刻地與我們同在,祂的慈愛永遠長存,祂的信實直到萬代,永不改變,只要你肯認罪悔改,接受神子耶穌基督捨命代死的救恩,祂就赦免我們的罪孽,並且賜給我們永生。親愛的讀者,你認識這位宇宙的真神嗎?願你也能信靠耶穌基督為你的救主,成為神的兒女。
作者:顏進德牧師 運營健康家庭是父母追求的標竿,是他們響往的夢想。愛是實現目標最關鍵的元素,愛是聚合家人緊密相連的凝結劑,缺乏愛的澆灌和滋養,家人很難會彼此連結、相愛、扶持和關懷。愛是從神來的,有愛的人,是神的兒女,他們認識神(約翰一書4:7)。 現揭開經營健康家庭的方法和策略,給有心建設美好家園者作參考,下列六項要點值得研究和推廣,腳踏實地的積極執行,必然會有成果,希望達成拋磚引玉的效應。 有愛才有家:愛充滿於夫妻之間和親子之間,是美好家庭的特徵。 夫妻之間:同心同德是愛的根基,關心勸勉,真心安慰,有效溝通,用愛心說誠實話。尊重對方是愛的體現,不驕傲,不自私,不貪虛榮(腓立比書2:3)。基督的心是愛的動力,甘願捨棄,完全付出,成全家人。 親子之間:父母的信仰是愛的保障,相信神,以基督為主,愛主事主,渴慕神的話。父母以愛心殷勤教導孩子,家長要負責協調和做好模範,常和孩子溝通。父母無私的愛是愛的真諦,凡事包容、相信、盼望和忍耐(哥林多前書13:7)。父母不要激怒孩子,避免子女灰心喪志;兒女聽從父母是神喜悅的事(歌羅西書3:20-21)。 夫妻的職責:雙方竭力做到彼此相愛、順服、尊重和犧牲。 家庭是講愛的場所,不是講理的地方,雙方各退一步,海闊天空,溪水長流。夫妻之間避免惡性批評,需要良好溝通,坦然傾訴,恩慈相待,全神傾聽,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體貼對方,言辭合理而切合實際。夫妻要彼此欣賞,常說感謝、讚美的話。維持美好的婚姻殿堂:婚前是戀愛,婚後是恩愛。婚姻是夫妻二人的事情,必須同心經營美好的家園。 父母的責任:實施家庭教育,子女品格的形成與其成長的背景有密切關係。父母管教孩子是培育孩子品格的重要推手,家長必須重視,不可忽略。有效的管教,使孩子活出基督的樣式,不要溺愛,真誠去愛子女,讓他們實際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慈愛與關懷。箴言 22:6:「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父母要尊重孩子,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體驗一下單獨生活的經歷。父母要騰出時間給子女,陪伴他們,做子女的榜樣。實施家庭祭壇是引導子女認識神,敬畏神的有效平台,父母務必花費心思、時間和精力去規劃家庭崇拜。 兒女的職分:小時候要聽從父母(歌羅西書3:20),成年後要孝敬父母 (出埃及記20:12)。婆媳相處之道,拿俄米與路得(路得記)是好婆婆與好媳婦的典範,婆媳之間要彼此相愛、饒恕、支持、尊重和關心。 家庭問題的處理:婚姻稍微出現問題,必須尋求協談或醫治解決,不要等到鬧離婚時再處理,這可能已是太晚了,好像病入膏肓,已經藥石罔效。家庭發現問題,夫妻必須安靜禱告,尋求神的幫助。父母必須真誠愛護子女,不可謾罵責打孩子,在吼叫聲、吵鬧聲中長大的孩子,沒有安全感,人格容易被扭曲。父母與子女之間出現矛盾,必須尋求醫治或協談來化解爭議,不能高舉父母權威去壓制子女,不要抱著家醜不可外揚的迂腐觀念;親子間張力的解鎖,往往是家庭和睦的鑰匙。和諧家庭孕育出健康快樂的孩子,幫助他們建立積極、樂觀和奮鬥的人生。 建立和諧家庭:鞏固婚姻關係是經營美好家庭的基礎,夫妻彼此相愛,和睦相處是建造和諧家庭的必備條件。所謂家和萬事興,下列五點是夫妻經營和諧家庭的秘方,只要下定決心去執行,必能收到豐盛的果實。 第一,以愛相待:每個人都不完美,有缺點亦有長處。夫妻之間要彼此相愛、包容、信任、尊重,寬恕,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向對方道歉,忍耐謙讓。 第二,坦誠溝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要,特別是在壓力大,情緒低落的時候,坦誠的向配偶或子女講出自己的需要,可以令家人更明白自己。 第三,用心聆聽:當配偶或子女焦慮不安的時侯,用心聆聽是良藥,可以幫助安靜情緒,消除憂慮,展開笑容。 第四,彼此欣賞:當自己被家人欣賞和稱讚,表示自己受到肯定,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是美好家園的促進劑。 第五,給對方空間:每個人都希望有親密的家屬關係,也渴望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親密使人感到被愛,有足夠空間使人感到被尊重,身心舒暢。家人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但朋友可以作為家庭以外另一個支援網絡。當家庭出現問題,尤其發生家暴,自己不知所措時,藉助朋友聯繫有關單位去處理,舒緩或解決家庭或個人的困境。 運營健康家庭很辛苦,需要付出代價,但當家人同心合意建造,則可以營收健康家庭的功能和效益。這些好處包括孕育愛的溫室,培育健康的下一代,享受天倫之樂,引導子女走正路,醫治創傷的心靈,矯正偏差的行為,是失敗挫折的避難所,以及對沮喪抑鬱的身心靈有修補的功能。 健康美好的家庭能培育子女擁有開朗、活潑、樂觀、積極、善良、誠信、忍耐和節制的良好品格,活出正能量,愛神愛人,愛教會,愛社區,與家人、鄰舍和睦相處,有益於社區和諧。不健康的家庭很難培育健全品格的子女,存在品德瑕疵缺陷的人對社區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我們要懷抱希望,信靠父神的恩典,順服聖靈的引導,通過設立家庭祭壇,帶領未信主的家人相信耶穌,共同建立健康美好的家園,品德與靈命同步成長,活出基督的生命,成為有感染力的基督徒,吸引周邊的人願意認識耶穌,享受健康、美滿的家庭生活,與神同行,榮耀神。
作者:顏進德牧師 塑造健康家庭是建立美好家庭的必經過程。擁有健康家庭才能享受美好家庭的溫暖、幸福和美滿,所以塑造健康家庭是每個家庭必須關注的焦點,積極去實踐的功課和永遠追求的目標。 健康家庭就是家人之間彼此相愛、支持、幫助、包容、寬恕和理解,把家庭的問題減至最少,對家人的傷害降至最低,塑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園,有神的同在,以基督為主,建立基督化家庭,蒙受神的保守眷顧。 要達成健康家庭的目的,家庭裡每個人都要努力以赴,大家攜手朝向標竿直跑,靠著父神的恩典,主耶穌的慈愛憐憫,聖靈的引領,直到建立健康的家庭,蒙神喜悅和賜福。家庭是一種由人員建置的結構,是人類社會最早建立的團體制度,由父母和孩子組成,是一項規模最小,歷史最悠久的社會單元組織。家庭是神親自設立的,目的是要人與人之間獲得親密的關係,互相幫助、愛護、支持與安慰,繁衍後代 (創世記2:20,24,3:20)。 擁有一個健康家庭是每一個人追求的夢想,「愛」是從健康家庭裡生產出來的,只有健康的家庭才能製造出「愛」的產品,讓家人、鄰居、親友、群眾享受愛的甜蜜、溫馨和滿足。愛可以醫好傷心的人,受捆綁的得釋放,被關押的出監牢。雖然普天下沒有一個完美、毫無瑕疵的家庭,但是我們仍然要竭力追求,朝向完美的目標前進。神起初創造亞當夏娃的時候,他們是純潔無瑕的人,可是當他們違背神的吩咐而犯罪以後,罪就進入世界 (羅馬書5:12),改教家加爾文 (2006) 解釋罪惡會遺傳,本質上屬於原罪 (頁160-61)。我們都是罪人,所以由人組成的家庭就很難做到完美,但是不必灰心喪志,只要我們倚靠神,順服聖靈的引領,以基督為中心,神會以慈繩愛索圍繞家庭,使家庭充滿溫馨和諧,子女可以在天父的慈愛以及父母愛護之下,能夠健康成長。 聖經教導:「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6:6) 所以我們在食衣住行和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能夠知足感恩,看自己所擁有的,不看自己所沒有的,不去和別人攀比較量,如此可以孕育出家庭成員心胸寬敞,謙恭儉讓,就可以建構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基督徒追求完全的動力來自主耶穌的勸勉,主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5:48) 神的完全在於屬性上的完美,沒有瑕疵,一無所缺。希臘文「完全」的意義指道德上的完美和成熟 (黃鴻興,2016,頁131)。所以基督徒應該追求品德上的完美,同理,基督徒家庭必須朝向建立完全而且健康的目標邁進。 家庭是生育、養育、教育孩子的溫床。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原生家庭是塑造孩子品格的土壤,培育子女靈命的場所。因此,家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有健康的家庭,才能孕育出健康的子女。首先父母必須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需要設立並執行家庭祭壇,對孩子實施聖經教育,帶領子女認識神、敬畏神,愛護孩子,陪伴孩子,以及培養密切的親子關係。 家庭裡的成員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彼此之間有緊密的聯繫,交流和關注。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盡量給兒女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子女可以在其私人空間裡成長,學習獨立的人格和生活,預備將來長大離開原生家庭,能夠帶著家庭的愛護與關懷,去外界營建個人的天空,組建另一個健康有愛的家庭。 每一個人都需要愛,愛是從神來的 (約翰壹書4:7),人有愛心是神賜給的。神的愛是神聖的,純潔的,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給予的,博愛的。神把愛放在人的生命裏,人卻無法產生、輸出像神那種最高質量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