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ion 這個園是花園或庭園的園,俗語有言「物似主人形」,一見園子就知造園者是何種人也。記得在一個炎熱的盛夏,第一次踏進日本的和風庭園,安寧的一片涼綠及圖案靜美的沙石,才明白到日文的Garden,是庭、苑或園,不是花園及其主角也不是花。怎樣的人修出怎樣的庭園,所造成之物總會透露國家民族的愛好及性格,賞花觀樹也是一種生活體驗,非常有趣。 日式的庭園可遠觀而不可近觸,秀氣幽隱,不論是寺院或博物館的大庭園或普通家庭的和風小園,總會配合遠山青空而修,美得如一張畫。處處都是精心策劃,計算陽光及季節等去融合自然生態。比起多彩花卉,較愛用單一花種、綠色植物、石與水作主角,還有苔蘚,靜態地欣賞最合適。參觀園子只能行在指定的石或木所鋪成的路上,矮身的竹子作圍欄或石頭作指標,分隔非請勿入之區,定期修剪讓植物保持指定形狀成長。莊嚴肅穆的庭園,讓人謹慎不敢隨意說話而破壞美感。就算是庭師也只能在造園時預設的隱蔽小路通過,嚴格要求修園者要先修心,專念及無雜心。日式的庭園就如守規尊禮的日本美人,穿上和服給人恬靜優雅,美得似畫,溫和但隱有距離的感覺。 英國有位熱愛園藝的前女皇,她的玫瑰花園也是世界聞名的。英式花園總是滿滿七彩華美的花草樹木,攀在拱門上香氣撲鼻,安放得清楚整齊,草地上少有雜草。修剪整齊的樹木和花卉,配以石銅像及噴水池,以花分區,少見欄杆,行在其中的人與植物距離親近,歡迎觸摸及聞聞花香,就如英國人親切但帶有點刻意高格調的紳士淑女。 北美的野花野草純天然的庭園,帶著造園者的強烈個性,全是他所喜愛的花草樹木,高低差距不一,七彩繽紛,隨性茂盛生長,處處透露出令人輕鬆寫意的氣氛。園子有長椅子,草地更是歡迎隨便躺下坐下,自家用的園子更有吊床或燒烤爐,請遊人自由遊玩的信息強烈。不拘小節的園子像個性鮮明的北美移民,自成一格,但同時異文化 亦可齊共處。 中國造園術歷史悠久,隨著海運商貿一齊流入古日本,影響深遠,如在貴族家大庭園中常見小型拱橋、鯉魚池子、樓亭及竹林等。近現代的中式庭園是鮮豔而熱鬧,金紅的大量裝飾配置在亭子、石拱門上,有時比時節百花更吸引著視線,園子錯綜複雜又豐富多彩,眼花繚亂讓遊人樂不思蜀。古典富泰的華麗雕塑,工整雄偉的長廊建築,都令人印象強烈。中式園中處處設有石桌石椅,供遊人邊賞景邊小聚談天地。園子像愛炫耀、愛熱鬧的大家族,歡迎老老少少來齊同樂。 地球這大自然園子反映著造物主的屬性,羅馬書1章20節(新譯本)寫到:「自從創造世界以來,神那些看不見的特質,就是祂永恆的大能和神性,是顯而易見的,這從祂所造的萬物就可以領悟,使人無可推諉。」 造物主深愛著人類,由創造的順序就得知。光、空氣及日月先造,接著先有植物以作食物,才造出飛禽走獸,最後一切安頓下來,最珍重的人類才被吹入靈氣,出生在一切看為好的美麗伊甸園子裡。 萬物定時不輕易變動,春夏秋冬按時而至,花草樹木按時發芽至枯萎,日月星辰按軌道而行,因而各生物都能各按其時地快活生存。大自然規律都為繁殖生命,如冬天的太陽照射入屋比夏天多,讓室內冬暖夏涼; 寒冷地區,入冬時動物的體溫會降低,但不影響生命力,如死一般地冬眠;大部分的細菌會在低溫中死亡,保護生態環境等等。規律被污染,溫室效應令地球大園子作息一變,近幾年的人禍大疫情隨之而來。 地球這大園子中還有很多很多的例子,較各式庭園更容易看懂主人形,因大自然所有所造之物,本身就證明造物主宰的存在。春天一到,處處可見跳躍的新生命,你有沒有發現天地主人的氣息?
李國雄弟兄 感謝主讓我有機會參加這次聖誕佈道行動,軀使我參加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靈魂的呼喚,二是可以積聚財寶在天上。在短宣中心附近商戶佈道時,發現很多講廣東話及國語的福音對象,他們都樂意聽福音,有些是以前在中國大陸時已聽聞福音,另有些是曾拒絕的商戶,但這次再度探訪接觸卻不大反感,可以認識他們並互相交談;特別在大風雪的那一天,我們在時代廣場的一間香燭店裡,竟想不到彼此可以傾談,同行的牧者很有智慧,先談及以前與她爸爸及弟弟的事來打開話匣子,在這裡我看到對福音對象的熱誠及說話靈巧的重要性。感謝主,我們在這裡可以於商店佈道並傳福音,他們在心靈上有很大的需要,只要我們願意,就看見神奇妙的工作。 在太古廣場的聖誕佈道中,有很多人圍觀,也吸引了很多人聽聖詩、報佳音、看表演,他們大多是一家大小來到商場,廣場人流雖然很多,但可以交談的不多,若有更多的基督徒參與佈道,相信會更加理想,有更多人能得聞福音。其間我認識到一位來自國內的姊妹,我用不太純正的國語和她交談,她的反應頗正面,願意聆聽福音,我將我教會的資料給她,而她也留下她的聯絡電話,願神繼續使用我,可以帶領她認識主。這次傳福音的工作,讓我深深感受到「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馬書10:17)
作者:Eric Huang 小軍,你好! 接到你的回信,看到你已經開始讀聖經,為你在主裡高興。你在信中提到一個信主的神的兒女就一定會平平順順沒有苦難嗎?我今天想用我們的一個見證,向你展示上帝是如何在經歷苦難和難處時與我們互動的。希望在中間看見榮耀神的作為。 一九九七年元月正是多倫多一年之中最冷的月份,我們一家三口來到這裡。初到之時,無論從各方面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才兩三個月一切還沒有停當,發現太太戴著避孕環卻懷孕了。任何人都無法體會到我們當時的那份沮喪。那時,剛剛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又處在一個非常艱難的階段,可以說是一切從零開始。要多一個孩子對我們來說還太早,太不切合我們實際,因為按我們人的想法,一切都還沒有“READY”(準備好)。那時,我剛剛信主,信心還很軟弱。太太對去教會和認識神的事從心裡很拒絕。但是,神的時間到了,祂要我們從這件事上被迫學習對祂有不一樣的認識,轉變我們的功課。神很奇妙,祂就借著懷孕這件事,讓太太明白神有大能和神有主權。人不能做得到的,神可以成就。懷孕這件事就已經對她觸動很大。她漸漸地願意開始更多地瞭解神。三個月以後她決志信主。當年的感恩節,她挺著大肚子受浸歸在主的名下。 太太懷孕後,我們就不斷享受著主裡弟兄姐妹們的關懷,神讓我們從他們身上慢慢體會祂的愛和恩典,體會弟兄姐妹們團契合一的美好,體會「耶和華以勒」的真實。在 孩子出生前,各種所需的衣被床褥,尿布玩具都準備妥當。 一九九八年元月底,剛剛過完農曆新年,外面下著大雪,氣溫降到風冷(Wind chill)零下三十五度。離預產期還有兩周的一個早晨,我在夢中就被太太急促地叫醒,規律的宮縮,就開車直奔TGH醫院急診室。太太全身被各樣的監測探頭「捆綁」在產床上。肚痛很劇烈,她的手緊緊地抓著我的手,我能感覺到宮縮時她使勁攥捏我的那份疼痛。我就為她禱告,求神在疼痛中讓她有堅韌的心。這樣的間隔的陣痛又持續到下午,醫生檢查後說還需要等。這樣的折磨讓她幾乎筋疲力盡。晚上六點多鐘,也就是說已經在產房十二個小時了。似乎先前給她打的催產針作用了,肚子再次劇烈地疼痛起來,她硬是忍住巨痛,汗如雨下。醫生捅破了羊膜,羊水流湧出來。我們以為這一下就要出生了,可是幾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有起色。 晚上九點左右,來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他快速檢查之後,使用了麻藥,醫生們、護士們緊張忙碌。約接近十一點時,老二被產鉗拉出來。我看了一下是一團深紫色的胎兒,沒有呼吸體徵。那是在產道時間太長缺氧的結果。太太一臉的疲倦,我就為她和嬰兒低頭禱告,十幾分鐘之後,「哇」的一聲大哭打破了緊張的局面,將所有那裡的人們懸掛的心放下。我看見太太臉上露出了笑容。很快孩子被送到氧罩裡去吸氧。幾個小時後,一位新生兒兒科醫生對老二進行了全面檢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問題。老二經歷這麼一段十幾分鐘的沒有呼吸的「死亡」,對我和我太太來說,也就讓我們對她以後有了擔心。生怕她缺氧對腦細胞有損害,影響智力。 出院後第二天兒科醫生血液檢驗發現嬰兒的膽紅素水準高於正常水準六倍,我又緊急送她到HSC兒童醫院看急診,並在醫院留診治療一周。我那時對神的信心起起伏伏,知道應該平靜地對待這一切發生的事,也知道祂給我們的擔子也是我們所能承受的。 我們一家人也因著有這樣的擔心就開始全家人為老二天天為她禱告。就這樣一直到她上了大學離開家。然而神卻要因這段讓人擔心的難處和經歷,看到祂的引領,看到祂的作為,看到賜下平安給我們。從而帶來對神更深的認識,神也就改變我們的生命。就是在各樣的處境上讓我們和孩子們明白神掌管一切。讓愛神的人得益處,將我們放在祂的穩妥處。 孩子出生以後不久,我的工作也有變動,需要重新找工。但神感動弟兄姐妹們的心,借著他們神為我們豐豐富富地預備了我們所有的一切,厚重得讓我難以承受。那種體會是一種難以言語的過程。我們只有在神面前獻上感恩。記得那時,太太最喜歡唱的兩首詩歌就是《天父必看顧你》和《我知誰掌管明天》,她幾乎每天都要唱一遍。 感謝神,祂賜給我們玫瑰,更感謝祂賜給我們的玫瑰有刺。讓我們在我們的不足中體會祂的富足,在我們的不完美中體會祂的完美,在我們的有限中體會祂的無限和永恆,在我們的困境和艱難中體會神的手不斷安慰扶助和那永不止息的愛。在擔心焦慮中祂賜下屬天的平安。這樣的經歷,我們起初還不能完全感到它的真意,到了今天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喜樂,盼望的喜樂。 願今天的分享能夠幫助你的疑問,上帝祝福你!
Pond Chan 傳福音「得人如得魚」10 個要訣 - 當你有為主傳福音及愛人靈魂的心,應接受訓練,主會陶造你並使用你成為福音的使者。 - 必須禱告求主差遣你賜給你能力,求聖靈帶領你及福音對象。 - 重讀「使徒行傳」,讓你對傳福音更多領受、更明白,能燃點你火熱的傳福音心志。 臨終病人「有救法」 - 盡快抽出時間探訪病人,避免延遲*(因為是病人生命最後的時刻,可能是神要賜給他救恩。) - 可錄音一段精簡的問候及「救恩」講解 *(加上能讓病人一句一句跟得上的-決志禱告) - 如病人昏迷或精神微弱,用手機將錄音放在病人耳邊,可重複數次 *(可向短宣中心索取錄音—有粵/國語) 帶領家人歸主「有方法」 - 鼓勵去短宣中心參加傳福音訓練,便曉得依靠神的福音大能,要改變你與家人的相處態度,用愛心及溫柔的心相待。 引導天主教徒「接受救恩」 - A. 用救恩內容(7點問題)去問天主教徒、B. 分享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 因為耶穌需要人真誠接受「救恩」,人的生命才會得著「重生」,人與神才可恢復關係。 帶領孩童信耶穌「要盡早」 - 向孩童傳福音,態度要和藹,選用孩童的福音工具(短宣中心有-五色手套、 五色珠、五色毛毛蟲)講解救恩。 隨走隨傳「有妙法」 - 隨身帶備福音工具,作為提醒自己每天都帶著傳福音的使命,讓每一個在你身邊出現的人,使他們早日得到福音。 面對老人、惡人「有辨法」 - 禱告依靠主及聖靈的帶領,有信心知到主必與你同工,你便有足夠的信心及膽量,用溫柔的態度勸戒那抵擋的人。 向不同種族人士的「佈道法」 - 祈禱求聖靈給你膽量,多數人都表現友善的,我多次向不同種族的人「講救恩」,見証聖靈感動他們立即信耶穌。 向「流浪漢」傳福音 -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言3:27) 節日用手機傳福音「好方法」 - 發放福音訊息,須在節日前7天,因避免網絡煩忙(可搜尋YouTube-VCCSTM福音動話 / Jesus OnLine / 恩雨之聲)。 向異端/極端/異教傳福音「處理法」 - 如果你的信仰根基尚淺,會容易被對方迷惑,應避免接觸,如果他是初入教的,先禱告並帶他返教會找牧者協助。 *可在多倫多短宣中心真理報查閱11期佈道小貼士
作者:路加醫生 我的父親是工程師,他時常想教我如何修理水管和做各樣的維修,但我卻認為那些技能不夠屬靈而拒絕學習。如今自己有了房子,我才知道房屋維修的重要性。我本身是醫生,許多病人問我:「你有沒有孩子繼承你的衣缽?」我們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傳給下一代。你最寶貴的資產是什麼呢?你如何把這些寶貝傳承到下一代? 你和我都明瞭,最珍貴而且具有永恆價值的,乃是我們與耶穌基督連結的活潑生命。如果沒有經歷和活出這樣的生命,我們無法把沒有的傳遞到下一代!那我們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經歷並且活出這樣美好的生命呢?只有藉著聖靈的大能,把神的道活出來:「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翰福音17:14-17)你願意每天花時間聆聽神的話語,跟耶穌相交嗎?這乃是經歷神的不二法門。 傳承這生命有甚麼秘訣嗎?固然每天一起生活,孩子自然耳濡目染受到啓發。但是刻意的建造和傳承乃是必須的,就像耶穌刻意把他的道傳承給祂的門徒。耶穌和祂的門徒同住,同時又將他們差派出去實踐祂的教導:「耶穌叫齊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又差遣他們去宣傳神國的道,醫治病人……這事以後,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路加福音9:1-2;10:1)我們要向耶穌學習,觀察、揀選並建造他們,刻意的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一同禱告、一同靈修、一同經歷。這個過程越早開始越好。 可能我們當中,有人覺得無論在經歷神或在傳承生命中是個失敗者。因為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很多都離開了神。但切記不要輕言放棄,因為在約珥書中,神賜給我們盼望:猶太人因為犯罪受到了神的懲罰,但當他們願意認罪悔改歸向神的時候,神不僅寛恕他們,而且應許補足他們所失去的一切:「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禾場必滿了麥子,酒醡與油醡必有新酒和油盈溢。我打發到你們中間的大軍隊,就是蝗蟲、蝻子、螞蚱、剪蟲,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補還你們。」(約珥書2:12-13;2:24-25)神必定在我們迷失的下一代中行那不可能的事,就如在以賽亞書中所應許的:「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43:19) 你願意真正的經歷到主耶穌,而把那最寶貴的傳承給你的下一代嗎?
作者:洪順強牧師 上文提到上帝已經給人信神的本能,有人也許想知道應該怎樣信耶穌,故此讓我們看看聖經怎樣教導。 信道從聽道而來 人在信耶穌之先必先聽道,否則就不知道要信甚麼。聖經羅馬書10:12-18說:「猶太人和希臘人並沒有分別,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祂也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未曾聽見祂,怎能信祂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只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因為以賽亞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但我說,人沒有聽見嗎?誠然聽見了。傳道者的聲音傳遍天下,他們的言語傳到地極。 身在歐美及言論自由國家的人其實很有福,因為他們到處都可以聽聞耶穌基督的救恩,上帝的心意是福音要傳遍天下。有些地方是不允許傳道人傳福音的,例如一些回教、佛教及無神論的國家,他們不允許人有傳道及信仰的自由,攔阻了人聽聞福音。故此你若有機會聽聞福音真理的話,希望你不要厭煩去聽,因為上帝正給你有機會去接觸福音。聖經希伯來書2:1-4提醒我們:「所以,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那藉著天使所傳的話既是確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該受的報應。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這救恩起先是主耶穌親自講的,後來是聽見的人給我們證實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蹟、奇事和百般的異能,並聖靈的恩賜,同他們作見證。」 接受就是信 人聽聞了主耶穌基督的救恩後,我們就應接受,而接受就是相信。聖經約翰福音1:12說:「凡接待(接受)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上帝不需要人做些甚麼,因為祂已經為人預備了救恩,就是主耶穌到世上來為擔當人的罪而被釘死,成為代罪的羔羊。因為有罪的人不能自己救自己,需要救主來拯救,人所要回應的是接受祂的代罪。好像一個欠了債的人,債主來討債,他沒有能力去償還,但來了一個富翁替他還債,只要那人接受這位富翁為他所作的,債主不會再追討他,他應頓然覺得輕省。同樣道理,世人都在罪中,沒有能力去面對罪帶來的控訴、死亡及將來的審判,如今主耶穌已經替我們贖罪,聖經彼得前書2:24說「祂(主耶穌)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祂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約翰一書2:2說:「祂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希伯來書9:27-28清楚說明:「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像這樣,(主耶穌)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 求告主名是表明信 當人接受了主耶穌基督的救恩後,聖經指出我們就去求告祂。求告表明你需要祂,承認自己有罪、以前離開了造物主、自我中心、人生走迷了路,如今求主耶穌成為自己的主,讓祂帶領自己走人生的路。羅馬書10:13說:「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故此,信並不是頭腦知識上的信,乃是有實際行動的,最基本的行動就是求告主。有些人滿口說信耶穌,但他從來沒有求告過主耶穌,這並不是信,只不過是知道,因為他們不是真正覺得需要主耶穌。 求告表明人去信靠主,信就是信靠,過去信靠自己,以自己為主,但如今去信靠主,這是一種公開的承認,聖經羅馬書10:9-10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祂(耶穌)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所以真正信主耶穌的人是信靠主的人,故此你若說自己信主,請問問自己有沒有信靠主,至少在得救的事上信靠祂。聖經使徒行傳4:12說:「除祂(主耶穌)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信亦是聽從 昔日以色列人的信仰在哪裡出現問題?保羅在羅馬書10:16-21說:「只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因為以賽亞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我再說,以色列人不知道嗎?先有摩西說: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動你們的憤恨;我要用那無知的民觸動你們的怒氣。又有以賽亞放膽說:沒有尋找我的,我叫他們遇見;沒有訪問我的,我向他們顯現。至於以色列人,他說:『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頂嘴的百姓。』」他們的問題就是不肯聽從,從舊約(即主耶穌還未道成肉身前)到新約他們不肯聽從神,結果就是遭受神的審判。聽從當然是指聽從主、聽從祂的道及遵行祂的旨意,這是一個信主之人的明證。記得主耶穌在馬太福音7:21-23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親愛的朋友,在得救的事上我們有沒有聽從主的真道?主耶穌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我們有沒有悔改?祂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翰福音3:3)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12)如果我們真心接受主耶穌、求告主並聽從祂,這才是信。
親愛的短宣之友和校友們主內平安: 實體佈道和海外宣教是短宣中心一直以來所深切期待的佈道工作,如今正是全人出動,為主上路的時候了!走出去,向南向北是短宣中心今年本土與海外的宣教方向。異象分享聚會是徵召精兵入伍的重要時刻。今年的分享聚會可以重新回到教會舉行,這是令我們十分感恩和興奮的事情。因為沒有一個地方比教會更合適,它能把我們起初單純愛主之心、佈道異象和心志召命再次重燃!教會實在是一群被召出來的人所聚集的,讓我們同蒙主愛、同兼使命、同受託付、同得應許。 主題: 短宣中心異象分享聚會:本土與海外宣教之實體再現 日期: 5月27日星期六下午 2:00 地點:證道浸信會美麗徑堂 (133 Old Kennedy Rd, Markham, ON L3R 0L5) 聚會後有「本土和海外宣教事工」攤位推介: 八月份本土宣教- 第九屆耶穌愛華埠 十月份海外宣教- 以色列短宣之旅 並有精美及豐富的茶點供候 短宣中心課程特別推介 主題:如何在以色列分享福音 日期:五月四至七月二十五日 (週二和週四) 教師團隊:以色列華人牧者們分享講授 上課時間和佈道實習:9:30am- 1:00pm 語言:國語 (粵語即時傳譯) 佈道實習:實體+視像 課程簡介: 以色列華人教會簡史、使命宣言和現今傳福音的機會,教授如何向華工群體、華人留學生和校園福音工作、婦女群體及家庭和跨文化宣教工作。我們不止是遵守主耶穌吩咐的大使命,更是讓福音回到以色列 - 多元文化群體,此課程為預備以色列短宣之旅的信徒而設的!也為關心海外華人福音工作的信徒必備的個人佈道課程。 趁著白晝,我們必須做那派我來者的工作;黑夜就要到了!那時候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9:4) 「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漂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來11:38-40) 願祂的旨意在我們身上成就,把握主賜的良機,為主多救一個靈魂,讓近處及遠方的朋友們因我們得到救恩,生命改變,歸向真神,榮耀基督,阿們! 多倫多短宣中心 彭師母 2023年3月17日
作者:顏進德牧師 塑造健康家庭是建立美好家庭的必經過程。擁有健康家庭才能享受美好家庭的溫暖、幸福和美滿,所以塑造健康家庭是每個家庭必須關注的焦點,積極去實踐的功課和永遠追求的目標。 健康家庭就是家人之間彼此相愛、支持、幫助、包容、寬恕和理解,把家庭的問題減至最少,對家人的傷害降至最低,塑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園,有神的同在,以基督為主,建立基督化家庭,蒙受神的保守眷顧。 要達成健康家庭的目的,家庭裡每個人都要努力以赴,大家攜手朝向標竿直跑,靠著父神的恩典,主耶穌的慈愛憐憫,聖靈的引領,直到建立健康的家庭,蒙神喜悅和賜福。家庭是一種由人員建置的結構,是人類社會最早建立的團體制度,由父母和孩子組成,是一項規模最小,歷史最悠久的社會單元組織。家庭是神親自設立的,目的是要人與人之間獲得親密的關係,互相幫助、愛護、支持與安慰,繁衍後代 (創世記2:20,24,3:20)。 擁有一個健康家庭是每一個人追求的夢想,「愛」是從健康家庭裡生產出來的,只有健康的家庭才能製造出「愛」的產品,讓家人、鄰居、親友、群眾享受愛的甜蜜、溫馨和滿足。愛可以醫好傷心的人,受捆綁的得釋放,被關押的出監牢。雖然普天下沒有一個完美、毫無瑕疵的家庭,但是我們仍然要竭力追求,朝向完美的目標前進。神起初創造亞當夏娃的時候,他們是純潔無瑕的人,可是當他們違背神的吩咐而犯罪以後,罪就進入世界 (羅馬書5:12),改教家加爾文 (2006) 解釋罪惡會遺傳,本質上屬於原罪 (頁160-61)。我們都是罪人,所以由人組成的家庭就很難做到完美,但是不必灰心喪志,只要我們倚靠神,順服聖靈的引領,以基督為中心,神會以慈繩愛索圍繞家庭,使家庭充滿溫馨和諧,子女可以在天父的慈愛以及父母愛護之下,能夠健康成長。 聖經教導:「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6:6) 所以我們在食衣住行和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能夠知足感恩,看自己所擁有的,不看自己所沒有的,不去和別人攀比較量,如此可以孕育出家庭成員心胸寬敞,謙恭儉讓,就可以建構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基督徒追求完全的動力來自主耶穌的勸勉,主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5:48) 神的完全在於屬性上的完美,沒有瑕疵,一無所缺。希臘文「完全」的意義指道德上的完美和成熟 (黃鴻興,2016,頁131)。所以基督徒應該追求品德上的完美,同理,基督徒家庭必須朝向建立完全而且健康的目標邁進。 家庭是生育、養育、教育孩子的溫床。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原生家庭是塑造孩子品格的土壤,培育子女靈命的場所。因此,家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有健康的家庭,才能孕育出健康的子女。首先父母必須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需要設立並執行家庭祭壇,對孩子實施聖經教育,帶領子女認識神、敬畏神,愛護孩子,陪伴孩子,以及培養密切的親子關係。 家庭裡的成員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彼此之間有緊密的聯繫,交流和關注。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盡量給兒女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子女可以在其私人空間裡成長,學習獨立的人格和生活,預備將來長大離開原生家庭,能夠帶著家庭的愛護與關懷,去外界營建個人的天空,組建另一個健康有愛的家庭。 每一個人都需要愛,愛是從神來的 (約翰壹書4:7),人有愛心是神賜給的。神的愛是神聖的,純潔的,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給予的,博愛的。神把愛放在人的生命裏,人卻無法產生、輸出像神那種最高質量的愛 (希臘文:ἀγάπη) (參約翰壹書4:7-8),因為人有罪性,受到罪惡的污染而改變原來那種純淨無瑕的愛。好工廠出產優良產品,壞工廠生產不良產品;「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馬太福音7:17-18)。 人若沒有罪惡,就能夠輸出純淨無瑕的愛;可惜人被罪惡俘虜捆綁,在人裡面的愛也遭受污染而被破壞,變得殘缺不全,以至於人的愛往往是自私的、有條件的、短暫的、要求回報的。擁有和運行無私的愛的家庭才能建立健康的家庭,家庭裡的成員都有責任一起承擔家庭的建造,全家人受益,親友、社區和國家同得好處。 建設一個健康家庭,家庭祭壇是一項促進劑,達成健康家庭的踏腳石,此外還需要其他元素一同配合才能畢其功於一役,下一期將會討論塑造健康家庭的方法和策略。 參考文獻: 加爾文‧約翰 (2006)。《基督教要義 (上冊)》(徐慶譽譯) (十版) (基督教歷代名著集成)。中國,香港:基督教文藝。(原著出版年︰n.d.) 黃鴻興 (2016)。《馬太福音》(鄺炳釗主編) (天道聖經註釋)。中國,香港:天道書樓。
作者:小兵 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宗教觀和道德觀常常是緊密聯繫、互為影響的。不同的人,對道德的定義有一些不同,道德觀通常是關於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成為了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影響人們道德觀的因素很多,其中宗教觀,即對神明的敬畏與否,或者與神明的關係等對人的道德水準起著比較大的作用。國內移民是一群獨特的群體,觀念中既有來自大陸人宗教觀的烙印,又有在北美這邊新觀念的潛移默化的滲透。 關於國內移民的宗教觀,除了已經信靠耶穌的基督徒以外,大致可以分為這樣的三類。第一類是有神論者,其中以相信多神的居多,他們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是任何宗教的神明,在他們看來,只要能保佑他們在世上各樣的順利,各種神明或神仙並不衝突,需要的時候就趕緊拜一拜。至於你問他們到底信不信,有一位學者總結的好:「別問我信不信,就問你靈不靈;靈了,那就拜;你保佑我,我給你加香火;我向你許願沒達成,那不好意思,我拜別家去。」 所以,這一類移民的宗教觀裡「神必須是能説明我的,服務我的。」所以,他們在各種事上,在保護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作一個奉公守法,不傷天害理的「好人」,往往「只掃門前雪」「儘量少惹事」。至於自認為是虔誠的教徒,或者對神明很敬畏的,通常會有更高的道德標準,但人數並不多。這類的同胞我們要把他們對神的認識引向獨一的真神和獨一的救主 — 耶穌基督 ,「拜真神得真福」。 第二類是無神論者,他們不承認神的存在,更不承認有一位創天造地的神,認為人是世界的中心和主宰,用人的智慧能解決關於人類自己、和與世界的關係的問題。他們認為與宗教有關的都是無知或迷信,不屑於與各種信徒為伍。他們的宗教觀也可以稱為人觀或者「儒家」思想觀。他們的道德觀中所遵循的標準來源於一些所謂人類的智慧的結晶,比如儒家的治國、治家之道中的私德和公德的標準,或者是法律制定的標準。有這樣無神加人本的所謂宗教觀的國內移民對於中國傳統的道德標準所知並不很多,往往用當地的人所制定的規範和法律標準來代替道德的要求,只要不違規犯法,就算是有道德的人,豈不知法律的標準是一個社會該有的道德的要求的下限。因為對自己的要求不高,心中沒有神要敬畏,他們的道德上限不是很高,而且看法不同,在遵守人所設的道德規範方面也參差不齊。對這一類的移民我們要耐心建立關係,之後在人的「有限」和「罪」上多著力。 第三類是不可知論者,這類的同胞在移民前後都沒有太考慮關於宗教和信仰的事,對有神與否不放在心上,也不覺得宗教信仰對自己有什麼影響。這類人在移民中特別是較年輕的移民中占很大的比例。他們往往沒有對權威的尊重和敬畏,沒有太多自覺地一定要按著固定的道德標準的意識,是「跟著感覺走」,也就是良心驅動,其道德觀與自己在所處的社群和家庭中獲得的道德教育相關,也與目前所處的環境有關。這樣的一類需要引導他們進入對人生意義和信仰的思考,適當的時候給予基督信仰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