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021

李錦綸博士 加拿大華人神學院(溫哥華)神學教授 /候任教務長 設立十誡的用意 十誡是以色列民族得以生存的「定海神針」,也曾經是西方文化裡的倫理因子。 從社群立法的迫切性看,十誡的頒佈是在出埃及後剛滿三個月發生的,給予剛離開埃及的一個新群體該如何生活有個明確的規範。然而這不是一般性的生活守則那麼簡單,這是當耶和華兒女的生活指標,因為耶和華要使以色列歸給自己做子民,十誡是上帝自己的要求,在一定程度反映著祂作為立法者的本性特質,不再是各人任意自定規矩(auto-nomy),而是齊民的統一規範,然而最終目的不是轄制人,乃是保護生活在上帝真理中的自由。 十誡頒佈就形式上看,是上帝與以色列之間的公開立約,在此約定中彼此相屬,十誡的篇幅相當簡明,讓所有的人都能明白而遵行,從而在生活中「體現」(embody)上帝兒女的特質。 文字背後的精神 上帝的誡命以文字方式傳達的好處,顯然是在於能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每一代的以色列民通過學習可以世代相傳;然而,單就文字本身只能做為行為指標(schema),背後必須預設某種行動力量,否則文字將變成死的條文,也就是教條化的律法主義問題所在。 如果把十誡內容分為以上帝為對象和以人為對象兩大部分,那麼我們不難發現人在遵行誡命的同時,必須面對善與惡兩種力量:正當的愛與自戀的慾望。從開頭的第一誡提出該「愛慕」的首要對象是耶和華,這成了後兩誡的依據,以此為基礎貫穿所有關係;並且在第五誡提出以父母親其權柄表徵,作為人對上帝的愛慕延伸至所有人際關係的指標,因此愛慕上帝的同時也愛慕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從而伸展到所有其他的人。最後的第十誡則提出人對於自身的貪戀需要時有「儆醒」,作為越軌的防範機制,總結了第六到第九誡所提出對傷害他人的禁戒性警告。 對社會生活的涵義 第四誡特別之處,除了是跨越了以上帝為對象與以人為對象的兩大範疇,還有的是說明了甚麼才是做為上帝兒女的正常生活。跟長年無休的埃及奴隸生活構成強烈對比,在工作與休息之間的分配反映出負有「自主責任」的生活態度,自主地對上帝的自由敬拜,自主地為自己、家人、他人及上帝創造的生命,保留當被賦予的自由空間,這也是愛的具體表現。並且經過每週一次定期重複參與的經歷,在個人生命中不斷深化這種從愛上帝而得自由的價值觀,結果不但影響個人,也在群體的共同落實中給整個社會環境帶來自由空間,也就是充滿「社交恩惠」(social grace)的生活文化空間。 《路得記》的故事為我們透視的,就是一個遵行耶和華律法的社會氛圍。從人的生存需要而外逃,又最終一無所有被迫回歸原居地的拿俄米,在絕望中找到希望,不光是路得這名外族女子因信靠上帝而被伯利恆人所接納,同時表明了那些沒有生產能力的人也得以在別人收割的日子得到照顧(莊稼不被收割凈盡),因而也從社交恩惠而獲得生存空間。這不只是律法的制度性要求,也是安息日精神的具體呈現,是當地人因遵行上帝律法「樂意而為」的事,而波阿斯只是其中的表徵性人物而已。在今日的「自由」社會中,反而越來越難感受到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關懷,因為過去社會原有的基督信仰因子,在極度世俗化的潮流中已快被蠶食得體無完膚了。

林社森 短宣中心粤語事工傳道 我的人生上半場 我們每人都有一個未完的故事,未到終點前誰也不知道故事的全部內容。 在未信主之前,我在香港從事金融外滙工作,雖然收入頗豐,但找不到人生真正的意義,也不相信人死後有將來。所以立定志向,努力賺錢,努力去玩,每天過着的是燈紅酒綠的生活。 在1997年因為兒子讀書的問題,和積累了一些財富,在四十歲之齡移居溫哥華。本想提早退休過著休閒生活,不料1998年的金融風暴,令我損失不菲,只好再度尋找工作機會。在這期間,才有機會靜下來思想人生的問題。在舊同事引領之下開始參加教會聚會。聖經上說:「尋找的,就尋見」,因真理是可以辨明的。經過一年多的辨正,靠著神的恩典,在1999年與太太一起信了主,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 那時,我剛加入了一財務機構工作。該公司的老闆,是温哥華短宣中心「天國帶職宣敎團契」創始人之一。信主後,因著生命的改變,由每天只懂活在酒色財氣當中,變成了一個戒煙戒賭,又充滿平安喜樂的人,就很有傳福音的強烈負擔,也感覺職場是最大的福音禾場;因很多人不願意去敎會,卻一定要去工作。很自然地,我就參加了這團契,實踐及推動帶職宣敎,將福音帶進職場。同時,香港的家人,因看見我生命的改變,也願意去認識主耶穌。靠著神福音的大能,家裏有二十多人信了主,有些更是在長途電話裏和他們決志的。哥哥信主後,更放下銀行的高薪厚職,成為傳道人去服侍街邊的露宿者。 在職場上,靠著神的恩典,我也引領了許多同事及客戶認識了主耶穌。在寫字樓裏,也有定時的團契,來彼此幫助和為在工作中要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代禱。 我的人生下半場 在2005年,因肺炎感染而要做開刀手術,幾乎要死。康復後,倍感生命的無常,就更希望在還有生命氣息之時,可以出來全職事奉神。 直到2009年,神呼召我去念神學裝備自己。對於這個年紀不輕卻讀書不多的我,實在是一件又大又難的事,且也不知道有沒有全職事奉的機會。但也憑信心地面對挑戰,神也差派了很多天使來幫助我去完成學業。 在即將修畢神學課程前,短宣中心邀請我全職去推動帶職宣教,在2013年我成為「職場事工」同工。原來只要順服神的帶領,凡事都有可能。但想不到的是,在2019年開始,患上失眠,經中西醫診治,也沒有起色,致使體力每況愈下,惟有提早退休!但心中也向神質問,為甚麼祢讓我有全職事奉的機會,卻不給我健康的身體去工作?醫生告訴我,可能因我年青時已透支了大量體力及沒有好好保養身體,致使現在沒有體力支持工作壓力,而導致失眠。 無奈地,只好多休息及多做運動,享受退休生活。意想不到的是,在今年5月份羅牧師邀請我回短宣中心作部份時間粵語傳道。經過一年多休息及運動後,感覺體力恢復了不少,經禱告後,決定再上征途。神讓我可以從新事奉,使我心中既興奮又擔心,因疫情期間,全部訓練都要在網上舉行,自己需要更多學習及適應。但我深信,神的恩典一定夠用! 故事雖未完,但回顧一生,已令我十分驚嘆神奇妙的作為!我不知道再可以事奉多久,但我知道神早已掌管我的「未完的故事」。「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主耶穌施恩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四章 16節)

李耀全牧師/博士 列治文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 恩愛是典型的賢妻良母,陳孝忠夫妻相親相愛,結婚多年終於有了小朋友小强。婆媳本是和諧相處。但因小强是他們唯一兒子,故此婆婆也十分愛惜他,天天如常上門「幫手」!恩愛初時不以為然,後來發覺婆媳二人管教孩子方法南轅北轍各有不同,她曾善意提醒,婆婆卻堅持己見,認為她憑豐富的經驗永遠是對的!不幸的是孝忠卻站在他母親的一方,認為孝敬父母是聖經的教導,並視孝敬等同凡事順服父母!結果夫妻關係一落千丈,每天便爭吵不休! 我們先要了解家族是一個家庭關係的系统(system),由不同家庭成員組合成為副系統 (sub-systems),交叉互連在一起,代代相傳,彼此影响。例如夫妻是家庭的核心,三代的核心家庭直屬在上有雙方的父母,在下有夫婦二人的兒女。每二人或以上可以成為不同的副系統,例如父母二人、夫妻二人、孝忠恩愛與小强、婆媳等都是不同的副系統。若要維持和諧關係便要設立合宜的界線 (boundaries) ,善用家庭關係的規則,調節各成員的互動關係,一起又分別地去體會「你、我、他 (們) 」的需要與愛好。 看來陳家需要家庭輔導,處理家庭角色、三代互動關係及教養原則等。輔導要由恩愛和孝忠開始,再加奶奶在過程中。可能在肯定奶奶在他們家庭的重要性之同時定下界線、規則與時間表,約法三章,彼此尊重協調。關鍵人物是作為丈夫又是 (母親的) 兒子的孝忠的角色,要用諸般的智慧調息婆媳之間在所難免的張力,盡量配合今日時代的處境與養育之新模式。 從靈性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檢討聖經的婚姻觀與家庭觀,和兩者間之相關性。太初神為亞當創造了夏娃是為他預備「相配的幫手」(創2:20),而亞當便讚歎神的傑作,美麗的配偶(創2:23)。創世記的作者如此注釋:「因此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2:24) 家庭關係原是由夫妻二人為核心,兒女長大後便要「離開」父母,建立自己的家庭,傳宗接代。 但「離開」(leave) 不是「離棄」(abandon) 乃是為「連合」(cleave),而「孝敬」(honour) 不是「盲從」(submit) 乃是為「敬重」(respect)。建立自己的家要同時守「孝敬父母」之誡命與蒙福途徑 (出 20:12),兩者不是彼此排斥。另作為長輩也要謹記養育兒女的責任不需要延續到孫兒的一代,該多為孫兒代禱,放手享受弄孫之樂吧!

張李小碧師母 (Athens) 2019年5月2月 (星期四) 我出門上班前,曾不經意地叮嚀:「Tom,今天你去接女兒放學吧。」怎會想到這句話,竟然成了我倆訣別的對白!那天,我的丈夫 Tom (張武偉牧師) 在地上的生命畫上了句號。 結婚25週年 溫馨甜蜜 我和 Tom 是1994年7月結婚的,那年剛好25週年。1996年我們從香港移民來加拿大。我們有三個兒女,全家人一直在主裡面相親相愛、和諧美好、幸福快樂,凡認識我們的人都能感受到我們家庭的溫馨和甜蜜。 Tom 曾一邊在 FIDO 擔任 General Manager,一邊在神學院讀神學。有一晚,他的書桌上一邊是一大堆的功課,一邊是工作的貨單。突然有聲音臨到他:『Tom,你要選擇我?還是選擇這批貨?』他靜下心來,回應神:『我選擇祢!求祢為我預備。』當 Tom 與我分享他蒙呼召的經歷時,我真的好開心,完全願意支持他。Tom 擔心家庭的經濟狀況,我對他說:你去吧,相信神會為我們開路。他把房子賣掉套現,全時間攻讀神學三年,帶著我們全家人經歷全然順服、存心信靠的日子。 坦白說,要作一個好的牧者一點也不容易,要作一個好的師母更加不容易。2009年5月1日,Tom 開始在頌恩堂牧會事奉。Tom 知道全時間服事佔去他很多時間,因而經常無法陪伴或出席孩子們的活動和表演,深感愧疚;為此一有機會,無論身體有多疲累,他還是堅持要去接送孩子,關愛照顧不減。 作為師母,我的內心裡卻有滿足的喜樂,每當看見被牧養的羊群生命得以轉化,我就感到牧師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Tom 和我也一直在禱告尋求神的心意,想清楚知道人生下半場該怎樣走。他計劃報讀三藩市 Logos 神學院教牧學博士課程,期望日後能致力神學教育,培訓更多優秀傳道人。作為妻子的我,也願意全力支持及陪伴他走信心之旅。 然而,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遭遇生死離別 信心堅定 通常禮拜三 (教牧休假日) 我都會陪同 Tom 一起開車過境美國,拿取網購的書籍、購物、加油等。出事的前一天,他因為身體不適而沒有外出。禮拜四他獨自開車去美國過境取書,不曾想過回程加拿大途中,在和平拱門 (Peace Arch) 加美邊境關卡準備排隊過關檢查之際,被一輛以超時速120公里的汽車,從後面猛力撞上來,引致著火爆炸,Tom 當場被天父接去。如此沉痛的打擊,叫我怎承受得了?全家人陷入驚恐、傷心、無助!我和孩子們都問神,為甚麼將一個只有54歲的忠心僕人接去?為甚麼把一個愛家庭的好丈夫、好爸爸帯走? 第二天,我逐一問三個孩子:「你們可有埋怨神、惱恨神?」他們都說沒有,也表示不會放棄基督信仰。兒子還引用羅馬書8章35至39節的話來表明心迹:『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 ……無論是死、是生……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在兩天後的主日,老大 Solomon 和老二 Benjamin 都依原定安排,分別在教會崇拜中司琴和領詩。當時,我十分感動,也很多謝丈夫多年來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使他們對神有堅定的信心。同樣地,我亦對哀痛激動的會友說,我們沒有怨憤、也不會離棄神,希望他們不要看見牧師遭不幸,就對神失去信心。 化作多人祝福 震動生命 在亡者身份鑑定的那段時期,我常常幻想 Tom 不在那輛車裡,他隨時會再出現在我的面前。可惜現實是殘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不能睡覺,只要閉上眼睛就會出現汽車被燒毀冒著黑煙的新聞場面,想著他烈火燒身的痛苦,無法釋懷。一位師母來安慰我時,和我分享一段經文:摩西第一次遇見神的時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出埃及記3:2)。是的,Tom 的肉體確實被燒毀了,但他的精神,他對家人、對教會、對弟兄姐妹們的愛,他的教導是不會被燒毀的,仍在存留。我知道一個人肉體的死亡不是終結,是回到天父的懷中,我確信將來會與 Tom 在天家再聚。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11:25-26) 感謝神,用祂的話語開啟我的眼睛,讓我能看到更多。約翰福音12章24節:「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深覺因著牧師的離去,很多人的生命受到震動,那種震撼力不單在溫哥華,更延伸至加拿大各地、香港、臺灣、美國,甚至曾前去四次宣教的中國高州,以及溫州神學院受牧師牧養的弟兄姊妹。更多人開始思想人生的意義,神有甚麼計劃和心意在其中;求神繼續動工,讓這粒死去的麥子,可化作更多人的祝福。

王文賢傳道 有苦自己知 每個人心裡,都有些難以表逹的往事和感受。小時候,我聽過爸爸說:「有苦自己知,其他人那明白得那麼多!」 我爸爸,生於潮州,活在文革年代。因著祖父是財主,有點家底。當年視為被批鬥的對象。爸爸9歲時,祖父安排爸爸及叔叔偷渡來香港,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可惜當年少不更事,也被損友騙去錢財,最終得靠勞力來打工,幸好還能糊口,養妻活兒。 在我眼中的爸爸,是一位膽小怕事,又喜歡在家中逞強的大男人,所以我也不太懂得與他溝通。但心裡還是知道他是一個顧家的人,對他仍然有份敬重。媽媽常對我們說:「你爸想與你們談話,但又不懂得表逹!」 不懂表逹的,又何止是爸爸,作為子女的我們,也不懂得如何與他溝通。一直都是禱告求主幫助打破這份隔膜。而我們知道要真正改變關係,不是單單靠溝通技巧。神說:「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都會加給你。」 的確,惟有神才能改變,才能使我們一家的關係更親密。 全家歸主帶來的改變 全家歸主是我自信耶穌之後的夢想,說這是夢想,是因為我們所認識的爸爸,返教會也只是應酬式的「活動」, 要他信耶穌,對我們一家來說,真的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這夢想在2020年10月11日成真,爸爸正式決志信耶穌,也是全家歸主的日子 。 記得2003年考慮入讀神學時,我向神提出條件: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神先叫我家人,特別是爸媽信耶穌,讓我可以放心也得到支持。那時神對我說:「你先走上這條路,之後你會見到家人相信我。」 神是好信實的,結果,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的第三學年,因為應實用神學科教授要求,我們要分組向福音對象傳福音,那次我媽媽決志了,而弟妹也在不同的時候決志受洗加入教會。我們一家人也多了分享自己的心底話,也學會了主動多與爸爸溝通。隨後幾年,爸爸願意放棄拜祖先、偶像,甚至乎有一次回鄉,在阿爺阿嫲祖先墳前,說自己會跟仔女信耶穌,以後不能再拜他們。我們三姊弟心裡總相信他是信的,只是一個不返教會不祈禱的長者。 2020年,爸爸身體真的不如以往,明顯蒼老了,畢竟已是位八十多歲的長者。他多了向我們提及身後事安排,也分別向我們三姊弟提起一些他的想望,我們也很開放地談談死亡,他們在喪禮想著什麼衣服,穿什麼鞋等等,都有談談。 我爸是傳統的潮州人,雖然沒有什麼財產可留下,但在他心裡,最重要的物品仍然想留給男孫,但又怕我們兩姊妹介懷,故特別約我們二人商量,分享他的心事。 我和妹妹真心不會介意,我們三姊弟的感情一直都很好,我們向爸保証,我們會守護我們的家,請他放心。我們直接和爸爸說:「我們最掛心是你是否信耶穌,這個決定以後我們可否在天堂再見。」我問爸爸:「不如返媽媽的教會,請傳道人幫你做一個決志祈禱,好嗎?」之前我們有邀請他跟我們祈禱,但他總是說心裡信,這次,他說好。就這樣,2020年10月11日,在傳道人高姑娘帶領下,我們一家捉住爸爸的手,見證爸爸終於開聲認信,接受耶穌是他生命的主。我們的信心還是很小,以為爸爸信了耶穌,也不能強迫他返教會聚會,因不能要求太多。但神在我爸生命的工作,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他不單沒有缺席每一次的崇拜,而且他的生命越來越喜樂,少了擔心和恐懼。 因為曾被批鬥,爸爸說常活在恐懼之中,深怕聽到門外的聲音,也對權貴及有權勢的人特別害怕,但自卑令他對著家人則要逞強。小時候我們不知道爸爸這些經歷,總認為他對別人好但欺負自己人,是欺善怕惡。這些年間,爸爸從少言,不懂表逹自己,到他願意去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讓我們明白他的心事,體諒到他的恐懼,聽到他心裡的微聲。我們一家的關係,又再更加親密。 以下是我父親接受灑水禮當天的見証,願榮耀歸於神: 「我出生潮洲,自小按家庭傳統拜祖先和民間宗教。廿多年前,因著姨仔 (太太的妹妹),開始認識一班基督徒,也因教會的弟兄姊妹的愛和熱誠,曾出席過教會的聚會。當時雖不認識耶穌,但感受到教會的愛。隨後,看見子女,太太也相繼信主,自己也曾想到有一天也會隨著家人信主。近年,開始思想人死後的事,太太常告訴我,基督徒死後會永遠與耶穌在一起,去到天堂,一處美好的地方,更重要是一家人能夠永遠在一起。我聽後,也很想得到這個福氣。在家人的邀請下,來到五旬節教會(九龍堂),在高姑娘帶領下,我明白耶穌為我的罪而死,我知道並相信祂是唯一的真神,成為基督徒,永遠跟隨主。」

家路 今年6月下旬,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承認北韓嚴重缺乏糧食,稍早有報導指,北韓去年接連遭受颱風洪水災害,今年糧食缺口可能達到130萬噸。 根據BBC中文網6月20日報導指,北韓對外封閉,很難獲得凖確信息。但是,缺糧最清晰的一個表現是基本食品價格的上漲。從北韓境內搜集信息的「每日北韓」網站說,2月,一公斤玉米的價格飆升到3137北韓幣(約2英鎊),去年同期的價格大約為1500北韓幣。 另外也有南韓媒體報導稱,北韓的食品價格已經飆升,一公斤香蕉的價格高達45美元。香蕉是高糖的能量水果,這也從側面折射出北韓主糧缺乏的情況。 而據各方數據分析,北韓主要大米產區2020年的大米收成同比大減至少25%以上。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21年6月上旬的一份報告,預計北韓今年將缺糧86萬噸。這相當於北韓全國2個多月的糧食消耗量。 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說,北韓需要通過糧食進口和人道主義援助填補糧食產量和消費量之間的差距,否則北韓有可能在2021年8月到10月就出現饑荒。 在北韓約有40萬基督徒,而他們若被發現會被判處死刑。如果你沒有立即被殺,你將被帶到政治罪犯的勞教營中。這些不人道的監獄條件惡劣,信徒們很少能活著。你的家人也會受到同樣的懲罰。據報導,金正恩擴大了監獄營地系統,現時在朝鮮集中營大約有35萬人是基督徒。 北韓秘密信徒指,在冬天所有物件結冰,根本沒有東西可吃,他們在村裡每天都捱餓,大人小孩都營養不良,每戶家庭都沒有暖爐,連可用生火的柴都沒有。 北韓有教會興起「聖米」的觀念,即是鼓勵信徒將家裡的一些米留起來,送給比自己處境更艱難的人,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並且抓緊機會與他們分享福音。 「聖米」運動甚至在勞改營裡盛行,有被關在勞改營裡的基督徒,在惡劣的監倉環境中,仍留下部分米送給囚友。其中一名基督徒海雨表示,她會把米分給病人,有時候還替他們洗衣服。 海雨堅稱,縱使環境怎樣可怕仍要在獄中傳福音,而且帶領了5個人信主,「我努力把所知道的都教給她們,而我在勞改營裡連一本聖經都沒有。到了星期天和聖誕節就會避開警衛的視線聚會。我們通常就在廁所裡舉行簡短敬拜。我把聖經經文和一些詩歌教給她們,而我們就幾乎無聲地唱這些詩歌。我們6個人都從勞改營中活了下來,因為我們彼此照顧。」 感謝神,在黑暗中願意有人繼續發光!

作者:田森傑 美國隨著接種疫苗的人數增加,各地都開始逐步放寬居民户外活動的限制,但是仇恨亞裔的暴力案件並沒因此而減少,亞裔團體也不再像以往保持沉默,他們紛紛勇敢地走向街頭為受害者爭討公義! 在衆多案件中,有一件十分值得我們關注,是其中一位受害人對施暴者的回應,據《紐約郵報》在5月20日的報導,一位亞裔女性在曼哈頓街頭被一名非洲裔的大漢連續踢打頭部的慘案而震驚全美,但她卻說,自己原諒了襲擊她的那名流浪漢,並為他祈禱。施暴者是38歲的布蘭登 · 埃利奧特(Brandon Elliot),他曾因弒母入獄17年!受害人是65歲的維爾瑪 · 卡莉(VilmaKari),她在星期日去教會禮拜時遭遇暴力襲擊,導致盆骨骨折,當時在路旁的一座高級公寓大樓內有三名壯漢竟然隔著玻璃窗旁觀,事發之後還關上門,並未提供任何幫助!可是維爾瑪 · 卡莉並沒有因此而憎恨傷害她的人,反倒以德報怨!她在接受電視節目《早安美國》採訪時說:「這是我能為他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希望有一天他能改過自新,或者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不管他需要的是什麼。」(https://www.sohu.com/a/467811547_162758) 維爾瑪 · 卡莉(Vilma Kari) 為什麼她會有這樣的胸懷呢? 這位女士的言行讓世界看見了,人性的美麗與醜陋之間兩大強烈的對比。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種族歧視與仇恨的醜陋,無論何人,只要是因著心中的仇恨而向弱小者發出暴力的攻擊與搶奪,展現出人性罪惡的醜陋。雖然施暴者屢屢向無辜弱勢的羣體發洩他們心中的忿怒與仇恨,但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不只是個人的精神與情緒的問題,而是整體社會中所有種族歧視者、對社會充滿忿恨者,以及冷漠無情的旁觀者所顯露出最醜陋的面目。不要以為那些在外表衣著光鮮,擁有學識、財富與地位者就可以隱藏人心中的邪惡與詭詐,當人性墮落成弱肉強食如同獸性的時候,無論是在街頭流浪的精神病患,或是躲在家中謀財害命的高級罪犯,他們醜陋的真相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們再看這位受暴力襲擊的亞裔婦女維爾瑪 · 卡莉,她並沒有因著施暴者的惡行而產生仇恨,並且當犯罪者暴露人性最醜陋的時候,她卻能夠彰顯出內心中最美麗的光輝!我們相信在人世間,惟有真正充滿愛心的人才能夠去饒恕傷害他們的人。維爾瑪 · 卡莉的愛心是來自於人性中最美麗的選擇:她選擇良善,不選擇報仇;她選擇饒恕,不選擇憎恨與忿怒;她至終選擇了心靈的自由與釋放。她雖然遭受了肉身上的痛苦與心理上的驚嚇,但是她仍然勇敢地走出恐懼的陰影,選擇用愛心去饒恕傷害她的人,她因此而得到了心靈的自由,她不會因別人的惡行而墮入自我怨恨的深淵之中。而那些心中充滿仇恨的人,他們永遠被自我的忿恨所綑綁,即使他們能夠暫時地逍遙法外,但是他們的靈魂永遠得不到自由的釋放! 布蘭登 · 埃利奧特 (Brandon Elliot) 因此人生真正的自由與綑綁乃在於一個「愛」與「恨」的選擇,這位内心醜陋的布蘭登 · 埃利奧特選擇了「恨」,在過去殺了自己的母親,如今又暴打了亞裔的婦人,他無論進出監獄多少次,也永遠不能掙脫他心靈中的綑綁,更不能逃避上帝的審判!而美麗的維爾瑪 · 卡莉(VilmaKari)選擇了「愛」而願意饒恕施暴者,她為何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因為她早已選擇了上帝對她的饒恕,她選擇了耶穌基督對罪人所發出饒恕的愛,因為當耶穌基督被惡人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耶穌也曾向上帝發出饒恕的禱告:「 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 23:34)親愛的朋友們,您是否因別人的惡行而陷入了心靈的綑綁之中呢?您是否因惡人的醜陋而使自己變得更加醜陋呢?但願耶穌的愛能夠喚醒您內心的覺悟,看見甚麼才是人性的美麗與心靈的自由。「愛」與「恨」、「自由」與「綑綁」的選擇將影響您一生的命運,相信耶穌基督的拯救與接受上帝的饒恕則決定您永生的命運! 作者:美國加州羅省聖經宣道會主任牧師

為短宣中心佈道訓練和佈道事工禱告 請為第八屆耶穌愛華埠的工作禱告。 為現正推動和鼓勵向同學們、校友們和短宣之友參加8月16、23、30日佈道活動禱告。 求主感動眾教會能積極參加本土宣教大行動 求主賜恩給眾教牧團隊努力邀請信徒禱告和參加 求主賜力量給我們同工有美好的配搭 現正參加人數約 106人,求主感動更多信徒參加 請爲秋季課程9-12月禱告「視像電話小組跟進栽培二」、「辦別異端教派二」禱告。 請為新一學期9-12月份課程禱告。 請為長者關懷和佈道事工禱告。(Rekai, Tender Care, Kennedy Lodge, Sienna,369 & 頤康) - 求主賜長者們身體健康和心靈強健 - 求主賜恩給各義工們有智慧地關心長者,幫助長者們信主,也堅固他們的信心。 - 希望院方能安排有不同長者與我們義工見面交談,讓更多長者被關懷和認識福音。 為短宣中心外展事工「生命活力加油站」禱告。 請為8月 24日星期二聚會主題:人生路;講員: 曾永光牧師。 求主使用服奉的肢體們,有美好的分享和事奉。 為每個參加者的心靈禱告,開放心靈聽福音,並早日信主。 同時,在來年2022年估計有 1-2萬香港人移居多倫多,生命活力加油站開放到香港星期三早上時間 9:00 一同參加,求主使用感動更多未信加港朋友出席這福音筵席,讓他們對信仰有追求認識真理的心。 5.求主賜恩給短宣中心各同工和校友們禱告。 - 請為教牧同工在佈道和講道事工禱告。為大多市教會中繼續推廣視像電話佈道培訓,以及佈道雙動能佈道及教學模式等禱告。求主加力量在各方面的預備,有主所賜的智慧和能力事奉祂。 - 為同工們的心力、體力、健康和美好的靈性禱告。求主加我們健康和力量完成祂的召命。求主保守我們傳福音的心志,靠主努力向前行。也為同工們的身體、家人孩子們等有健康的身體禱告。 - 為短宣校友們的佈道心志禱告。求主讓他們不要忘郤昔日的佈道異象和心志,繼續在短宣佈道行動上積極參與,在教會中燃點佈道熱。

作者:Chion 2019年7月,東京五輪進入 365日倒數,全日本及全世界都高漲沸騰的氣氛。在咖啡店,日本友人們為了能「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 用心接待海外觀客,熱切地學習英文;外國的友人們在SNS頻頻向我查詢訂票及住宿問題,儲錢準備來日觀戰及順道遊。 2021年7月,東京2020奧運會的聖火延期一年後,在日本62個市區巡迴已進入最後兩天,在開幕禮前的女子棒球及足球將於今日無觀客安靜地舉行。五輪停辦的爭議、觀客數量、負責人醜聞、海外選手出現陽性反應等等負面新聞,早已磨滅不少對五輪的期待,東京五輪在國民都不太熱衷下已經展開了。事情總是有雙面,看似令人感無奈的東京五輪,在準備期間已經為日本帶來令人受益的「好」後遺症。 日本在世界上被看為科技超領先及先進,但旅客們首位投訴就是WiFi不便,高科技普及區域實際上只在幾個較大的城市。但因五輪的契機,全國的加速科技整頓,如智能翻譯、機械人投入導航 / 警備 / 清潔服務等。本令旅客得益的事,也解決高齡少子化帶來的長期問題。全自動的運輸系統  — 無人駕駛車巡迴接送、有人駕駛連帶多輛無人車、24小時無人貨物整理及運送等,大量舒緩勞動人員不足的運輸業及老人護理業的壓力。 環境保護意識加強,奧運會所使用的交通運輸或設施,以及近年很多新建築都以減少發放二氧化碳及環保為目標而建。鼓勵企業開發循環再用、不損環境的新能源及電池等,如水素能源,如舊衣服及古布循環再生成似皮革的耐用新物料。最日常改變是交通工具設備改善,不論文字或音導上都增加了中英韓等多國語言。飲食店、商店及機場,大大小小、似真人或可愛型的機械人隨處可見。疫情後減少人與人接觸,服務性機械人更加速擴展。 以上只是一部份較明顯的變化,深信2020五輪已在推動更多未察覺並多元化的改進。因為回顧以往藉1964東京五輪的契機,日本社會及民生確實受到很大的影響。 第一大影響就是鐵路革命,為了迎接東京五輪,洗去戰敗貧窮國的形象,整備移運手段,歷史上最高速的時速210km「夢之超特急」- 東海道新幹線(子彈火車)正式投入服務,3小時10分就連接大阪及東京,比普通火車省了一半以上的時間。還有日本第一條單軌鐵路比新幹線早一個月正式啓動,連接羽田機場及東京市中心。公路也是整備對象,完備的首都高速公路網也在這時段完成。 五輪設計團的大發明 「Pictogram  象形符號 」—用簡單圖形來代替文字,向使用者傳達特定訊息,徹底解決奧運大會長久的難題  —  異文化交流時的言語不通。這些象形符號是大人小朋友都能理解,如用藍色穿褲人代表男仕用洗手間、紅色穿裙人代表女仕用洗手間、人跑向門代表緊急逃生出口等等。當時,東京五輪設計團放棄版權,因而象形符號能被廣泛應用,造福世界。以後,每一屆的五輪觀客們也只需按著各種運動象形圖指示,「不求人」就能尋找到目的地。 另一契機大發明是 Unit Bath (單元浴室 bath module) 為了解救住宿不足,加速酒店建築,曾訪日的旅客一定使用過。單元浴室是天花板、浴缸、地板及牆壁,整體一件在工廠加工完成,建築工人只需在現場簡單裝上廁具及洗面具就完成,非常便利並容易清潔。它的三合一發明,全面改革了日本平民酒店及住宅的省地室內設計,因為傳統日式家居的更衣室、浴室及廁所是分開三個獨立房間,而非並放在一個空間。 此外一個不得不說的超好「後遺症」,就是現今繁盛的日食文化是源自料理職人的氣質大革新。選手們的食量是平常人的2倍以上,選手村的廚房,一日三餐共要準備6萬食。五輪的料理總長為確保每日的食物數量充份而大量使用急凍食物,導致短期間急凍及解凍技術猛進。60年代的飲食業,廚師地位很低,都是個體戶經營,秘密食譜不外傳。料理總長選拔全國300位優秀的廚師協助,並打破「一廚一菜」的傳統觀念,要求團隊烹調同一樣的食物,要求大家分享食譜,用熱情、用工夫、用真心一同為各國五輪運動員,製出最美味、最特色的日洋式菜餚。食譜公開後,廚師更多互動衍生出集體及多元化烹調新文化,大型料理店展開。 「Cook 廚子」們身價大升,變身「Chef 專業料理人」,竟成年輕人尊重的「新」職業,也推動飲食業變得生氣勃勃,選擇繁多。 兩屆五輪大會的種種「好」後遺症,讓我深深體會到中國人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如何計劃或準備什麼什麼,一切最後都按著掌管未來的創造主的決定而行,就正如【箴19:21】所言「人心多有計謀;惟有神的籌算才能立定。」創造主所籌算的事都是最好,只是人類眼界有限,也被時空局限,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會知道,計劃不成所謂的壞事,原來是好得無比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