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021

2021年第八屆耶穌愛華埠开始报名了。 由於疫情原因,2021年的第八届耶稣愛華埠(Jesus Love Toronto)仍会在网上举办,為ZOOM視像電話佈道禱告版。 日期: 8月9, 16, 23 & 30日逢星期一 参加者报名条件为:清楚得救的基督徒;參加者填報名表和教牧接納 报名费用:免费(自由奉獻)。 中文報名请点击此处! 參加英文部的JLC 報名,請點擊此處(Jesus Loves Toronto 2021 English Registration Click here).

作者:家路 一般人買雞蛋多是一排6、10或12隻買的。但基層人士(特別是單身人士)卻因經濟能力有限,往往買散裝,或會與人夾份一齊買。 一天,小玉來到家舍辦公室,帶著複雜的心情向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同工表達:「早幾天,我與小柔(舍友)夾錢買了5隻雞蛋放在雪櫃,有3隻是我的。後來當我打算從雪櫃取出雞蛋來煮食時,發現其中2隻雞蛋失蹤了!」 小玉曾問過小柔有否取走自己的雞蛋,小柔回應沒有,小玉認為對方為人正直所以相信她的話。 接著,小玉感概地說:「其實大家來到 『恩福之家』(婦女短期宿舍)都是各有各自的困難……如果想吃雞蛋就告訴我,我都可以分給她。姑娘(協會同工),你們幫手找一找是誰取走我的雞蛋,並且了解一下她是否缺錢還是什麼原因吧!看看可以如何幫到她!」 一句「各有各自的困難」彷彿在心中泛起漣漪,由憤慨、甚或無奈的心情,延伸至感同身受、體恤……懂得換一個角度思考對方的需要和缺乏了什麼嗎?有經濟困難?還是,心理的匱乏? 親身經歷過困苦與壓逼的人,特別能理解同樣面對著艱難的他者。 多一份同理,多一份支持與力量。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4) (節錄自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面書)

作者:Rev. Amos Tam 「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雅各書 4:8 下) 正向思維有其優點,但當人以正向思維替代親近神,並且忘了認罪悔改是親近神的關鍵,也許已跌入心懷二意的危機。此外,當人帶著自己的私意來到神面前,只期望神保護看顧,只想神保守前路或是滿足個人心願,只期待神替自己完成心願或安定心神,卻不著意讓神更新生命,不著緊和神建立更好的溝通和關係,這樣也是以心懷二意的心態! 雅各提醒我們當「潔淨」,他強調人要與神無阻隔地建立關係並剖白心聲,必須為神作最基本的事:認罪、悔改、並預備讓神轉化生命。我建議可以用詩篇五章1節作為禱文: 「耶和華啊,求祢留心聽我的言語,顧念我的心思!」 並且在一早一晚去實踐雅各的教導: 當我們面向鏡子(早晚),試用詩篇五章1節祈求神留心聽我的言語並顧念我的心思; 然後向神講出自己的喜、怒、哀或樂?有何感到無奈的事? 然後在向神剖白中,求神赦免自己的罪,求神光照不潔的心思; 這樣其實已經是真誠地 「聽道又行道」(雅各書一章),並實踐了如何清潔自己的心,不作心懷二意的人。

作者:李耀全牧師/博士 (現任加拿大列治文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 馬大是教會的一名女執事,在教會負責關顧部,弟兄姊妹都認為她是一個的好榜樣:在教會愛主愛人,在家是賢妻良母。她成長於一個基督徒的家庭,父母也非常愛主,爸爸更是教會的長老。所以當她出現在我的診所求助,我一時亦感到意外。原來她近日常常感到悶悶不樂、情緒低落,不想回家,還有時出現想離婚的念頭,懷疑自己患上憂鬱症。本來她是不願求診,常常禱告,認為她只是近日靈性倒退,故此才失去喜樂。但經過禱伴的鼓勵,結果找上一位既是牧師又是治療師的我與她一起來面對困惑。 經過診斷,原來馬大確實患上了中度的抑鬱,而從生理(精神科)和心理的角度都有不同的理論與治療法可以幫助她除去抑鬱的徵狀,包括各先進的精神藥物及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但問題核心也涉及丈夫提摩太,更有幫助的是婚姻(夫婦)治療,這都是我認同及常常實踐的治療法。 從靈理的角度來看,這個案主要還是與信仰生活更有關係。原因是馬大對婚姻感到失望,尤其是對她丈夫提摩太非常不滿,但並不是因為一般婚姻衝突或出軌行為。據理解經過七年的努力馬大卻看不到出路。其實,她擁有一個小康幸福的家庭,丈夫是個土木工程師,性格内向柔和,沈默寡言,認識她後才踏足教會,信仰還算是有長進而穩定,但因太太在教會非常活躍,結果他便掛上「跟得」先生的角色。馬大卻因為要(可能下意識地)在教會維持愛主「賢妻良母」的形象,多年把心中的不滿隱藏,累積不快成疾! 這個案給我們認識到心理精神健康受不同的因素所影響,例如一個虔誠的信徒亦可以因為完美主義的性格、崇高的宗教意識與執著、對自己與身邊的人合理或不合理的期望等因素,累積各樣的壓力成病。問題是有人忽略非心理的元素,但反過來,可惜是往往信仰認真的信徒非常抗拒治療,單靠(其實是誤用)「屬靈的操練」的方法對付情緒的困惑。請不要誤會以為筆者是反對祈禱讀經等靈性的操練,或否定靈理(性)與心理的關係。但我們必需有分辨的能力,看出各別元素的獨特或關聯而對症下藥。筆者擔心的是不少信徒喜歡相信以「屬靈」為名的方法能解決所有問題,結果問題便變本加厲。正確在牧養中使用「屬靈導引」有助靈命進深,但它主要並不是作心理治療之用!

作者:王文賢傳道 已經忘記多久之前看過一套微電影,螢幕中是一位年輕的媽媽,一大清早,匆匆忙忙自己梳洗,簡單束起馬尾。然後就細心的餵奶給自己的嬰孩,為他穿好衣服,把他送到育嬰園。育嬰園裡,一排排的嬰兒床,嬰兒在自己床上看著音樂轉轉,幾位照顧員忙得團團轉的照顧不同的孩子。這位年輕媽媽放下嬰孩,在床邊唱了一首歌,然後就不捨地離開。 鏡頭一轉,她匆匆地跑去一戶有錢人家中,當私人褓姆。女主人把嬰兒交給她,這嬰兒看上去和她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大。在這個家,她很專注的照顧嬰兒,還在床邊與他說話、安撫。最後一個鏡頭,是她在床邊唱著同一首歌,像在沉思,這一幕容易令到觀眾聯想她唱歌給自己孩子的畫面。 電影基本上沒有一句對白,然而卻把「自己放下自己的孩子,而去照顧別家的孩子」的對比呈現出來。在現實生活中,聽過不少在職媽媽也同樣有此感受。教師媽媽:「自己教好自己的學生,家中的卻沒時間教他,也教不好!」青年工作者媽媽:「與外面的邊青打好關係,偏偏在家的青年卻與我關係破裂!當我是仇人。我能明白在外的青年人,卻不明白自己的青年人。」筆者也是一位在職媽媽,有時覺得外出工作給予我一個空間喘氣,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每當孩子出現一些狀況的時候,心裡還會有愧疚及感到挫敗。 傳道媽媽的掙扎 筆者有兩名女兒,大女兒中三,小女兒中一。當年在讀神學院期間懷著大女兒,神學院同學還笑著未出世先讀神學,祝願她同樣是一位敬畏神的孩子。小學之前,我們的關係非常好,她也是一位很甜心的女孩。直至到小三開始,感到女兒開始容易鬧情緒,特別與筆者對抗。而作為母親的我,因為不明白,好像道理也講不過去,於是也以情緒開戰。然而,每次過後心裡都難過,也怪責自己不是好媽媽。心想,曾受過社工、神學訓練,聽過多少關於親子教育、情緒管理,但原來只是紙上談兵,實際上什麼也不能做。 有一次,筆者在國內工作,當時服侍的機構在國內有服侍流浪兒,定期會上去支援。一天晚上,收到丈夫傳來一張相片,大廳散滿物品,亂成一團。我知道是女兒不開心,我問主,究竟自己在做什麼?作為服侍者,服侍一班孩子,給浪童一個家,但自己的家卻家不成家。那份挫敗,對自己的質疑,對召命的搖動,今天仍記得。那天晚上,我跪在地上向主求救,願主給我鼓勵和出路。 那段日子,除了對自己的懷疑,更想離家出走,每當有爭吵,就有種「不如我走」的想法。回想起來,不知自己如何度過那段日子,甚至我們夫婦也很擔心忽略小女兒,對她造成影響。不知多少個晚上流了多少眼淚,與丈夫只能跪在地上,求主的憐憫幫助。 聖靈幫助明白女兒的心事 天父是最明白我們的父,我們夫婦一直也求神讓我們明白女兒到底發生什麼事情。聖靈提醒我們,大女兒在妹妹5歲時做手術,感到被忽視而失落。我突然清楚想起,在妹妹動手術前,她曾向我們提過如果手術可以延遲,她可以有多些時間為妹妹禱告,或許妹妹不用做手術。在妹妹留院期間,她擔心的表情,想逗我們開心的情景一一浮現在我腦海中。我再一次體會到她很在意這個家,很在意大家對她的愛,也渴望她所表達的愛是我們都能夠明白。的確,那段妹妹康復的日子,我們沒有在意她的付出。因此,一次在合適的時間,我認真和她道歉,並說出當時忽略她的片段,明白和知道她的難過。那次,她沒有什麼回應,但卻是破冰的開始。 這一次的突破,讓我相信,每個孩子好需要爸爸媽媽的愛和專注,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是否用心去聆聽和明白他們的情感需要。 有一位老牧師曾說:「配偶是我們的神學院」,我會說:「孩子是我更大的神學院」,在她們身上我學到什麼是愛和付出,什麼是謙卑。當我懂得去愛我的孩子,我的家人時,我就學懂怎樣去愛和牧養我所服侍的群體。

作者:田森傑牧師 在美國洛杉磯的防疫工作,隨著疫苗的到來,似乎出現了一些曙光,許多餐廳都紛紛開放門口停車場的戶外帳棚來招待顧客。在2月3日黃昏5點40分,一間位於帕薩丁納Pasadena的西餐廳,出現了兩名顧客,其中一位因為沒有載口罩而與侍應生發生了爭執,餐廳的員工們卻沒有想到這位顧客在一氣之下,竟然拔出手槍直接衝入廚房,不是為了搶錢,而是搶走他想吃的炸雞塊與威化餅,然後二人逃之夭夭!餐廳的四名員工也被嚇得趕快逃離現場,急忙報警,此案仍在調查中,而這兩名在逃的嫌犯還在享受著用槍劫獲的炸雞塊大餐呢!(https://www.pasadenanow.com/main/man-robs-pasadena-restaurant-of-chicken-and-waffles-at-gunpoint/) 看來在新冠病毒肆虐下的社會,人際之間的接觸已經出現了許多異常的現象,任何人都不會相信這兩位顧客是因為飢餓的緣故而持槍去餐廳搶劫食物的,我們也不會認為他們是因為太想吃這家餐廳的炸雞塊,或是買不起食物而起了搶劫餐廳食物的念頭。就算如此,他們也大可不必持槍啊!但是我們近期發現,無論是在公路上或是在停車場,都出現了因爭執而持槍開火的個案不斷有激增的現象,家庭暴力與槍殺事件也在增加,這說明了在防疫期間除了要控制疫情以外,同時還要控制個人的情緒與怒氣!常言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根據中醫養生的智慧提醒我們,在生活中不要輕易的發怒,因為「怒氣傷肝」,所以中國人常用動「肝火」來形容人的怒氣。為什麼人的發怒與「肝」有關呢?原來古人認為「肝屬木,心屬火」,人一旦發怒就如同火燒木,會把「肝」燒壞的!這是古人用「火」的危險來形容人的怒氣是難以控制的,一旦暴發出來,身體就會如同火燒一般,不但燒傷了自己,也傷害了周圍的人。那位持槍搶雞塊的顧客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怒火,以致他用掏槍的動作來恐嚇餐廳的職員,他雖然能夠逃脫一時,但是他卻永遠也逃脫不了心中的怒火! 還有一些人雖然不會大發脾氣,但卻經常容易生小氣,這種小氣所發出來的火力累積起來也會把身體燒壞的,所以一個人如果生悶氣久了以後,就會開始生病了。所謂「生小氣」就是因小事而生氣,為什麼有些人會為了小事而生氣呢?就是常常容易為了小事情而斤斤計較,這樣就漸漸形成了一個「小氣的人」,使許多朋友們也都漸漸地遠離自己而去。所以無論是大脾氣還是小怒氣,我們都需要適當地加以控制,不要讓怒火隨意燃燒,而控制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水」來熄火了,但是人的怒火又當用甚麼樣的水才能夠使人「冷靜下來」呢? 有一種「活水」能夠使人常常處於冷靜的狀態而不輕易發怒,即使在眾人情緒異常的環境下也能夠保持自我情緒的穩定!這種「活水」是什麼呢?在哪裏才能夠獲得呢?就是在耶穌基督智慧的話語中,耶穌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翰福音7:37-38)當人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智慧與罪的饒恕之後,就不會再為小事情而斤斤計較了,因為他們得到了神的愛與接納,也就容易饒恕與接納別人,又因著聖經的智慧而學會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由於在心中逐漸充滿了智慧的活水,情緒常常得到穩定的控制,大小怒火也就無法燃燒起來了。但願您能夠盡快相信耶穌基督,讓祂來改變您的生命與生活,使您重新獲得勝過怒氣的人生!聖經說:「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言16:32)

作者:林向陽 2020年,災難連連,如:燒了4個月澳洲大火,燒毀面積超過600萬公頃,約有5億隻動物喪生火海;全球蔓延的蝗災,肆虐東非各國、紅海兩岸、甚至巴基斯坦等地區,為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非洲豬瘟;全球爆發的禽流感;在美國爆發的新型流感;以及殃及全球的新冠肺炎(COVID-19)。(註一)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2021年 1月28日),全球累計超過一億人感染新冠,死亡人數超過210萬(註二)。疫情嚴重影響世界各地民眾的生活,全球經濟也因此遭重創。感謝神的恩典,現今美國幾個大藥廠已有果效良好的疫苗面世,各國政府也劃定了人們接種疫苗的次序。 現在國人最注意的是:什麼時候才輪到自己接種疫苗?萬一在接種前不慎被感染又如何?自己會對疫苗有不良的反應嗎?不久前,又傳來歐洲病毒變種,不曉得疫苗能否有效對付?加上美國總統大選造成混亂,假新聞處處飛,現今的美國,危險暗潮洶湧,混亂處處,令人不寒而慄。何時曾有比較現時更混亂呢?寫到這裏,令我不禁想起一篇見證《泰坦尼克號Titanic上最後的英雄》。當年此大遊船不幸遭冰山撞毀,當時,乘客們豈不是處於更可怕,即將船沉人亡的大混亂嗎?他們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泰坦尼克號Titanic的沉沒 1912年四月十日,當時世界最豪華,最大(有人稱連上帝也不能使它沉沒)的遊船泰坦尼克號(Titanic),滿載2,227名乘客,由英國首航到美國紐約市,不幸夜深時在大西洋撞冰山沉沒。除了救生艇上的人,所有落在冰寒刺骨海水的1,500多人,只有6人獲救(註三)。受難者中,有超過78%、直到最後關頭依然忠守崗位的船員(如發求救電報員,搶修鍋爐者等等)、音樂隊員,和船上多位富甲一方的財主和甘願陪伴他們赴難的配偶,其中故事,可歌可泣。 意外發生時,建造該船的工程師也在船上,他告訴船長:船艙受損很嚴重,不久船將沉沒。因為救生艇不夠,無法上救生艇者,在漆黑一片的夜深,落在冰冷刺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必死無疑。在乘客驚慌呼叫中,船長大喊:「讓小孩與女人先上!」可惜乘客亂成一團,號哭震耳,紛紛向救生艇湧過去。 乘客中,有一位喪妻不久,獨自帶著唯一的六歲女兒應邀到芝加哥慕迪教會佈道的約翰.哈爾帕牧師(Rev. John Harper)。他趕快把女兒送上救生艇,立刻跑回絕望、驚慌的人群中。據生還者回憶,他把救生衣脫下來遞給別人,又大聲呼籲:「基督徒站出來!讓婦女、兒童和沒有得救的人上救生艇。」 當時有一群基督徒陸續前來,他莊嚴宣告:「弟兄姐妹們,我們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但是我們已經信靠了耶穌,有永生的盼望,不用懼怕。不過,船上還有不少沒有信主的人,他們還沒有得救,若此刻失去了生命,必永遠沉淪滅亡。若我們現在不跟他們爭用逃生設備,讓還沒有信主的人有更多獲救,以後他們仍有機會聽聞福音,信耶穌而得永生。」(註四) 那群基督徒大受感動,人越來越多,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圈,一同唱起聖詩《與主更親近》。而樂隊領班亨利.哈特利Wallace Henry Hartley,帶著樂隊全部的八個成員,為這些行將沒頂的乘客伴奏送行,悠揚的琴聲和雄壯的讚美歌聲,陪伴著人們安然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刻,進入神的安息中。莊嚴的歌聲感動了所有的人,大家次序井然接受船員的安排,讓婦女與兒童先上了救生艇。 在「展開喜樂翅膀,向天飛升,飛過日月星辰,上進不停。我願如此歌唱,我願與主親近,親近,親近,更親近恩主……」 的雄壯歌聲中,船身傾斜、鍋爐爆炸、電力中斷、船身斷為兩截,波濤淹沒了船上所有的人,情況非常悲慘。 落在波濤洶湧的哈爾帕牧師,抓住了一塊浮木,他在大浪連連、寒冷刺骨的大海中掙扎,依然抓住這最後的機會,迫切地向人傳福音,他奮力游到不同的落水者前,對每個都大聲問:「你信了耶穌沒有?」然後又對未信者大喊著:「你要信靠耶穌,祂能救贖你!」最後,筋疲力盡,即將被大浪吞沒的牧師把手中的浮木,送給一個還沒有信主的年輕人。而這人就是超過1,500多個落水者中被救活的六個人之一,他後來到了慕迪教會,講述哈爾帕牧師在生命最後一刻帶領他信主的經過,所有聽見的人都感動淚下,數天後在哈爾帕牧師家鄉舉行的追思禮,感動了上千的人信靠耶穌基督(註五)。 看到這裏,在深受感動之餘,可能你會問:這些基督徒為什麼不怕死亡呢?他們的人生與其他人有什麼不一樣? 不一樣的人生 世人努力追求:金錢、地位、聲望,可惜這些都沒有永恆的價值。因為金錢無定,也非萬能。金錢不能買真愛、平安、逝去的時光與生命,更不能買神所賜的救恩與永生。因為救恩的代價極其貴重,是神的獨生兒子耶穌基督因愛我們,為我們在十字架上代死,死後三天從死裏復活而成就的。只有真心認罪悔改,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才能罪得赦免,才能得著神所賜的永生。 地位與聲望也是過眼雲煙,請看歷代的名人和偉績,當年哄動一時,被人敬仰。但是,因時間的流逝,他們的成就,甚至名字也被人遺忘。我們也會「永遠無人記念……日後都被忘記。」(傳道書2:16)可見地位、名望和財富一樣,沒有永恆的價值。 況且人生短短幾十年,彈指即過,終有一天,我們會來到人生的盡頭,但死並不是如燭滅,因為聖經宣告:「按著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9:27)。聖經又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3:23)試想滿身罪污的我們,死後還得面對聖潔永生神的審判,結局就是永遠的沉淪和滅亡,那是多麼可怕的事! 如何才能解決罪的問題?如何能在永生神面前得憐憫?人永恆的歸宿在哪裏? 基督徒得勝的人生 接受救恩,徹底砍斷罪惡捆綁 要從中得釋放,我們必須依靠神的大能,因為「在人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故此,我們要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脫離罪的捆綁,我們的罪孽,也得神的赦免,成為神的兒女,並得永生,因為聖經說:「信子(耶穌基督)的人有永生,不信子(耶穌基督)的人沒有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3:36) 「新造的人」生命豐盛,流露神的憐憫與慈愛 聖經又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新造的人,生命徹底改變,不再以賺取金錢、聲望、地位為人生奮鬥的目標,他立志棄舊更新,他的新生命與神連結,豐盛無比,他常常讀經禱告,生命結出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5:22-23) 「新造的人」極度願意別人同得福音的好處,故此,「無論得時與不得時」,都盡力傳揚耶穌基督得救的福音。 聖靈同在,不懼死亡 因有永生的確據,我們明白死亡只是離世進入永恆的一扇門,此後與救主永遠同在,那是好得無比的事。且有聖靈同在,我們永遠不孤單,故此,即使死亡就在眼前,我們仍有從天上來的平安。這也是當年在泰坦尼克號上的基督徒能臨危不亂,能視死如歸的原因。他們的人生雖然短暫,卻能流芳萬年。 親愛的朋友,願你能把握今天,趕快接受耶穌基督為你的救主,罪得赦免,得著永生,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彭徐雪冰師母 一.佈道行動的成功: 要有信心 希伯來書11:6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當你認為電話佈道是 「Cold Call」的話,你認為電話佈道不可取或不可行的話,那麼請問你能建議一個在疫情中更有效的佈道模式,可以把人與人的隔膜除開,與身邊的親友鄰居可以傳直接福音的方法嗎?而又可以令信徒冷淡的佈道心志重燃的呢?『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結果的成與敗都出現在佈道者的心態上,這是我們從電話佈道中所吸取的經驗和結果。 要多禱告 參加電話佈道的信徒是不住的禱告,甚至他們在佈道前的一星期已經開始為福音對象提名禱告了。在電話佈道過程中,沒有一個信徒不專注或離開視像鏡頭,大家都齊心地為未信者和傳福音的伙伴禱告。主藉著我們的禱告成就奇妙的事情,榮耀歸神! 要掌握Add call 功能 (Conference Call) 參加的信徒必先自己練習如何用電話的Add call功能,而每一組必定有一位能純熟運用這功能,可以幫助不熟悉的隊員,免了浪費時間在練習應用電話程式,其實任何電話都不能影響佈道進行的。 要用視像zoom中的breakout room作為小組佈道溝通渠道 各隊員必須用zoom中的breakout room作為佈道時彼此間的溝通和禱告,卻用耳朵聆聽未信者的聲音和與未信者對話;而大家亦在視像中專注著佈道伙伴,以手語或面部表情等作佈道時的默契和溝通,這樣大家能在電話佈道時共同進退,在電話中回應未信者的發問。 二.電話小組佈道行動達到的目標:實踐主的命令Two Orders 電話佈道行動能達到主耶穌給予信徒的命令,第一條是舊命令,也是新命令 Old Order - New Order: 彼此相愛的心 (約翰福音 13:35) 此視像電話佈道能真正做到信徒間彼此相愛 — 電話給信徒彼此的家人親友,學習以你的家人看為我的家人,我的家人看為你的家人,這是在佈道過程中未信者的家人驚訝基督徒的愛心行動,以conference call 形式來關心自己,並且是以自己看待成為他的家人而受感動的!同樣地加強了信徒間的互信和彼此相愛了! 視像電話佈道能真正關心教會未信來賓的具體行動,在疫情間是個人重要的接觸。教會未信來賓對教會一點都不陌生的,也不會推辭教會的愛心關懷問候,大多人認為疫情期間,許多人都自顧不暇,各有重擔和困難,他們對於教會信徒的電話關懷而受感動的。 New Order 新命令: 大使命 大使命不是從遠方開始,乃是由本土開始的,佈道本不應該捨難取易的!佈道人如農夫一樣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 此視像電話小組佈道能做到「影響社區.影響生命」的佈道行動,商舖酒樓食肆就是在社區中,在疫情的打擊下,加上有些地方出現歧視華人的情況,他們的生意大減,無人問津,並感到生命恐懼受創,你的真誠關懷、慰問和關心不單是一杯涼水,更藉從你所分享的福音中,生命因著接受救恩而被改變;縱然你認為有些店員老闆等冷言不領情,不願意聽,但肯定的:教會的愛心必定讓他們記在心頭!也可說是:如今是他們投靠主耶穌的重要時刻了;也為教會睦鄰事工作長遠鋪路,教會就成為了社區中的鹽和光。然而,教會若沒有絲毫的關懷,當疫情過去,困境也過去的時候,商戶朋友們更認為是靠自己來面對一切,就更不需要教會來與他們分享耶穌是愛,相信耶穌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了!

作者:Chion 走在日本的街上或郊野,步伐因欄杆而停頓或蹺路的機會是超高,除了用在馬路旁欄汽車保護行人,還有設於火車路、單車徑、河川及山路旁。更出人意外遇到的地方,是汽車旅館的客房前與停車位之間,不加欄杆不得營業,把欄杆阻擋前進的作用發揮極致。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已經十年了,海嘯及輻射這大欄杆,停頓了大人小孩一路平順的生活步伐。為了生存流著淚也得去找方法越過欄杆,過到對面才能繼續向前走。十年的艱辛路引向成熟,活得更有意義,苦難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地震後經歷一段很長時間的停電時光,住在大廈的有田太太發現原來在城市也可以不需要電而生存!她主動叫電力公司截斷電源,至今十年了也沒有用過一度電。有田太太自學自製太陽能設備煮食;食物不需要冰箱,放在花盆埋於土壤中便能保持冷凍;改良自踏單車運動機發電照明等等,啓發出很多斷電的簡樸生活創意。不過,受城市空間限制,她還沒有找到好方法連煤氣也停斷。有田太太在推介生活秘訣給對簡樸生活有興趣的人,用電少一點點,核電廠需要就降低一點點。 災害救援活動家中島先生,大地震後的4年在不同的災區義賣幫助建設,由一個業餘者變成建設專家,同時也體會到幫助有需要人的滿足及樂趣,決定以他獨特的災後重建經驗及在災區中所學所聞所了解的,成立非牟利機構。機構主力教育人材,不只教人如何重建,也教人如何準備災難中求生,如繩結技術、防災建設。在中島及團隊的努力推動下,人們的意職及生活被改變。中島希望如果再遇上災難,人們能因著所學有備而戰,生命及財產能得到最大保障。 快20歲的準成人 —明佳,311發生時才是小學生,那日剛經歷完大地震,接著因住近核電廠而要立刻舉家逃難,一個月內流浪於親友家及臨時避難所之間,最後停在臨時房屋中。在突變下,大人們心亂如麻,那裡顧得上孩子的感受。新環境、新學校及「你是逃離者?」的歧視新傷害,一下子太多的適應令活潑又嬌嗲的么女明佳變得沉黙,也加速了她的成長,認知故鄉那個家已被封鎖,不願意也要接受現況。度過灰暗少年期的明佳,有了人生的目標,下著苦功努力成為聲優。明佳要用優美的聲線為福島發言,告訴人們「明天見!」可不是一句輕鬆的日常語,是一句要認真對待的再見語,明天未必能再見面,要珍惜!又要宣揚 —縣民是名產,福島有未來!經苦難打磨後,變得明亮的明佳還有很多話要說,立志成為災區活躍的代言人。 人們對故鄉福島的誤解及偏見,讓從小就過著逃難生活的岡本同學感到很難過,當他被邀請出席22位高中生大型演講會時,就理性地努力求證,收集並分析日本及世界各大城市的各種統計,與福島作比較,務求以實際的數據去證明福島的輻射指數是安全的。事實勝於雄辯,數字印證福島及所住的城市的指數是比很多地方低。結束短短幾分鐘的演講前,岡本同學懇切地呼籲聽眾,請放下偏見以行動支援復興,購買福島美味、可安心吃用的出產,如米、水蜜桃及肉類等,支持農民的勞苦。 2月10歲生日後,小七海跟著父親回到岩手縣一片荒涼中的兩層廢大樓,爬上樓頂的小閣樓。十年前,十幾米高的海浪漫到腳下,在海嘯中這只能站一個人的窄小閣樓,救了當時女兒才出生不到一個月的新爸爸一命。如今她抓著立在爬梯上父親的手,搖晃的小身體在大風中勉強站了一下又蹲下去,小七海咪著眼睛看著大海及廢區,讓她想起在學校分享的寒假研究作業— 防災注意事項。經過今次親身的體驗,她要更積極向同學及朋友們傳達防災的重要性! 311東日本大地震十年了,創作Chion’s Love Story 也滿十年,始於想安慰災民及日本朋友們而畫了一張「天父必看顧」。地震後的海嘯及輻射污染,直接影響著十多萬人的生命及生活,間接地也影響了全日本並世界,及在看這文章的你。 130人的街頭問劵中,97%都想把311這件事傳給後世,讓大家儆醒隨時來臨的天災,不要互相傷害作人禍,也更珍惜所有。311這大欄杆、這苦難,催動很多日本老少積極發言及主動幫助別人,也改變了我這在日本生活的外國人,正是如傳道書7:14所說,在亨通的日子,應當享福;遭遇患難的時候,就當省察。生命在眼前消失的衝擊,把旅居心態變化成貼近本土的文字代言人,真理報也出現了日本樂散步專欄。想讓人更了解日本的暗光面、日本人的需要,把過分讚美或誤解偏見放下,用祈禱或用行動支持這個苦難多多的沉靜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