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021

作者:胡志偉牧師 一場新冠肺災,持續接近一年帶來全球停擺,各項正常運作也要被迫調整。教會的正常營運,無可避免地也受到極大的衝擊。與其等待有朝一日可以如常聚會,教會領袖需要更新想像,看待現今時勢為難得「重新啟動」的時機。 由「地區聚集」轉為「流散群體」 疫情一來,暴露了現存組織的脆弱性,也考驗堂會組織的應變能力。突發災難,教會正常聚會因著各地政府的「限聚令」或「禁足令」,要作出改變,由實體出席轉為線上觀看。 當我們重新理解「教會不是場地」,所有堂會於疫情下一旦連線上網,其影響範圍不再局限本地了。舊有思維是信徒移居流散往另一城市,我們建議這些信徒落地生根,投入當地教會生活。現今範式轉移,尖沙咀或烈治文堂會已把崇拜節目無遠弗屆傳送到信徒家中;這些信徒又可繼續以流動通訊程式與原有組員保持交往。 網絡年代加速了「世界是我的牧區」(約翰衛斯理名言) ,教會領袖重新定位其堂會的地區性,卻不局限其牧養擴展至全球任何角落。我們的羊在哪裡,堂會的關懷與宣教就伸延到那處。 由「專責事工」轉為「整全使命」 不少華人教會把歐美教會的專業分工,不適當地全盤照抄,結果帶來是各自為政、資源爭奪、果效不彰。 傳統把「差傳」、「佈道」、「社會關懷」、「款待」、「院牧」等事工分割,各有各做,互不干涉。疫情蔓延下,這些人為界限、部門分工已失掉意義。當東南亞某個貧困地區族群欠缺抗疫物資,美加華人教會為此捐贈,這是「差傳」,也是「社會關懷」。當有海外留學生或外地員工因為隔離政策而未能歸回原居地,有堂會安排信徒家庭提供膳食或短宿,這是「款待」,也是「佈道」與「社會關懷」。 耶穌的「整全使命」,從來不用「出師有名」,也不玩弄語言遊戲。是時候,我們不再把服事對象歸類劃分,乃尊重每個生命,按著對方具體需要而提供服事,並非照著堂會議程的次序運作。 教會領袖要告別「見樹不見林」的專業思維,宏觀大局,靈活應變,才能適應疫災後的現實世界。 由「營運節目」轉為「自養自傳」 過往廿年,不少牧者與信徒的理想教會為「優質聖殿」模式。只要聖殿越起越宏偉,節目有質素有吸引力,就能保證客似雲來,奉獻不絕。 疫情導致「優質聖殿」模式失效。等人來的堂會已變得不合時宜了;當然堂會可把原有聚會轉移網上,仍想以吸引節目作招攬。 「優質聖殿」只會助長消費文化,養成大量安心做旁觀者的信徒,並非立足於新常態下的基督門徒。真正經得起考驗的、且能代代相傳的教會是建立獨立思考、並能不斷學道的基督門徒。 迎向亂世挑戰的門徒,不再以安於現狀,只顧本身安危為優先考慮。盛世信徒以堂會為其信仰身分之所屬,亂世思維則透視「營運節目」的堂會導向只會產生平庸宗教消費者。災難後倖存的是能「自養自傳」的堅實信徒群體。 這三個想像帶來未來教會新的一頁 ! (胡志偉牧師,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作者:不鳴 「眨眨眼便一年」,廣東人喜歡用這說話形容時間過很快,轉眼便一年。但過去的365日,過得特別慢、時間特別長,渴望疫情结束的心情,甚至可說是「望穿秋水」。2021年3月1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為全球大流行的一週年,本國特別把這日定為新冠病毒全國紀念日,總理杜魯多在國會發言悼念因病毒不幸去世的人士;對堅守崗位的所有前線醫護人員致以最高謝意;並讚揚國民面對困難時的堅強和團結表現。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一年中,雖然三級政府積極合作,差不多每天定時向民眾匯報最新疫情發展;聯邦政府推出的多項經濟援助措施,也普遍獲國民掌聲,但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三級政府均力有不逮,暴露了很多管理及體制問題,令本國負上了沉重的代價。數據顯示,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共有1.18億人感染新冠病毒,造成近300萬人死亡。截止3月中,加拿大的確診病例已達到896,000宗,死亡總數超過22,000人。其中安省導致超過7,000人死亡,超過31萬人被病毒感染。 拖延戴口罩及機場檢測 渥太華廣受批評 聯邦政府未能早著先機,疫情初期一直否定口罩的重要性,強調沒有科學及研究數據支持,配戴口罩可防止疫情蔓延。疫情爆發到去年三月底,仍然堅持民眾不需戴口罩。到了去年4月6日,聯邦首席衛生官譚詠詩才首次改口風,指非醫療口罩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額外選擇。到五月下旬,譚詠詩更清楚表明,如民眾無法保持兩米社交距離,建議佩戴非醫用口罩。當然,疫情後期,戴口罩已是主要防疫措施之一,大眾外出時的新常態必需品。 杜魯多自由黨政府另一敗筆,是未能有效把關,防止病毒從外地進入本國。所謂的封城封邊境,漏洞百出,大量入境人士獲得豁免不需隔離。安省省長道格福特多次公開批評,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是安省整個防疫部署的一大缺口。聯邦政府要到今年2月,才逐步落實強制邊境檢疫,旅客抵步前必須提交陰性檢測結果,抵埗後再要接受強制檢疫,入住隔離酒店等候檢測結果。這種反應緩慢的抗疫措施,已被多方廣泛批評,直指當局如及早把關,應能有效防止變種病毒的傳入。 長期護理院舍成重災區 省府責無旁貸 在省府層面,當局最初一直表示已做好一切準備,有信心打贏今次疫情。但結果是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初期首先出現個人防護裝備PPE 不足,再發展至長期護理院舍成為重災區。單在第一波疫情,全省280間長期護理院舍,爆發疫情的竟然高達220間,死亡人數接近1,500人,佔全省疫情死亡人數超過60%。 顯示長期護理院舍制度千瘡百孔,一直未被直視。由私人財團經營的長期護理院舍,質素尤其參差,當局難以規管。加拿大軍方一度要接管情況最嚴重的5間長期護理院舍。之後在去年5月底公布的報告更令人震驚。省府隨即宣布成立跨黨派調查委員會,徹底檢討長期護理院的運作並提出改善措施,但報告至今仍未出台。 疫情爆發之時,相信沒有人會預計疫情會持續長達一年。如今抗疫一年過去,疫情不但未有緩和跡象,反而變種病毒肆虐,省府發布的最新疫情預測模型顯示,到4月初,每天的病例將上升至5,800例,最壞情況更可達8,000例;即使樂觀的預測,到4月2日,每天的病例也將達到1,650宗,情況非常令人擔憂。 變種病毒和疫苗接種 正作時間競賽 目前的希望,是加快疫苗接種速度。可惜,雖然本國已訂購大量疫苗,但由於過度依賴全球供應鏈,令疫苗供應速度不單落後於美國和英國,人均接種比率更跌至全球50位以下。未來增加對國內疫苗生產的投入至關重要。不少專家認為,目前是疫情發展的十字路口、關鍵時刻;是變種病毒和疫苗接種速度的時間競賽,稍有差池或慢人一步,局面將全面改寫。一旦出現第3波疫潮,省府將採取更嚴格的封城措施。 希望如聯邦衛生部長哈杜所言,本國從過去一年的抗疫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教訓,能痛定思痛。三級政府好好協調疫苗接種工作,儘早達致群體免疫,重過正常生活。作為市民,當然要全力配合,儘快接種疫苗,不要因不同疫苗效力及副作用問題而持觀望態度,即使接種疫苗後仍要繼續堅持忍耐,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指引,共同戰勝這場曠日持久的疫戰。「……你們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約書亞記10:25)

『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 因為那日子要這樣臨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你們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 21: 34-36) 親愛的信徒、校友們和短宣之友們平安:  從 2020年3月到如今疫情已差不多一年了,感謝主的恩典不但恩領我們平安渡過這艱難的日子,並且祂的同在使我們看見在疫境中震撼了許多信徒的生命,願意儆醒,不再自我或陶醉於花園裡的密室生活!  感謝主在疫情中短宣中心與眾教會和眾信徒們齊心,以電話小組佈道接觸了數以千計的商戶、餐館食肆、老人院、長者大樓、父母、兄嫂、弟妹、親家好友、同事、同鄉、客戶、鄰居和教會來賓,也有來自中港台南美美加等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親朋好友,而其中有不少電話佈道關懷是扣人心弦!也有不少的電話佈道關懷令人欣喜萬分!深願每一個決志的朋友們,能夠成為主耶穌的門徒。是的,主耶穌是世人的救主,是復活主,是世人的希望!  今年的復活節,你們除了與教會眾肢體一同思念主復活的恩情外,那麼教會圍牆以外這些惶恐、脆弱和迷失的小羊中,他們正等待著你來分享主耶穌復活的見證!你願意加入我們的團隊嗎?請你禱告後作出回應:  一.復活節疫境恩情 4月 1日 和  4月 3日  時間: 上午時段9:00- 12:35             下午時段 12:35-4:00 4月2日 星期五10:00-4:00 -各教會節目表演 聖徒齊來見證主恩 每間教會 15分鐘在youtube中播放復活節福音節目和信息  https://v2.torontostm.com/2021/02/20/2021easterreg/ 請在多倫多短宣中心網頁報名或電郵給短宣中心同工 info@torontostm.com 二・5月-8月2021年 春季課程 1.上課時間可選擇A 或B如下:(國/粵雙語進行,Webinar即時傳譯) 階段一、視像/電話小組跟進栽培訓練 階段二、辦別異端教派 A. 週二 9:00-11:00/ 週四 9:00-12:30 B. 週二 9:00-3:00  三・第四屆週末視像電話小組佈道訓練 2021年第四屆週末視像電話小組佈道訓練 (4月 10日 -6月26日) 時間: (國/粵雙語進行,Webinar即時傳譯) 10:00-10:30  靈修讀經 10:45- 12:00 佈道訓練 12:00- 1:00  午饍和休息 1:00- 2:30    佈道實習 2:30- 3:00   

作者:盧健恒牧師 2020 年絕對是北美洲的基督徒所經歷最前所未見的一年:差不多大半年時間不能夠在教會當中聚會。連我們最重要的兩大節期:復活節和聖誕節,我們都不能相聚。對於很多基督徒、特別是一些「資深的基督徒」來說,這個是極大的「迫害」,因為好像沒有崇拜就沒有了基督徒的信仰活動,同時又不能向人和自己表明自己的信仰。 但今次教會的 "Reset"/ 關門又正好要我們反思何謂信仰和何謂信仰活動。究竟信仰活動與基督徒生活、甚至與神和人的關係是否有必然的聯繫呢?如果沒有回教會聚會是否就等於我們不是基督徒嗎?是否不回教會就不能向人表明我們的信仰嗎? 容許我和大家分享幾個我的看見:第一,我一直經常的說神沒有在我們的額上刻上「基督徒」這三個字是有衪的原因的。若有「基督徒」這三個字當然外觀上不一定美觀,但外人一定看見,一定知道我們是基督徒。 馬太福音 5:16: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彼得前書 2:12: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 但從以上的聖經的教導我們就知道,神要我們作的,不是要我們憑外表叫人認出我們是基督徒。相反,神要我們在地上以行動去表明我們是跟隨神的人。在疫情當中,其實差不多每一個人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經濟上也有很多損失。很多人失去工作,甚至失去求生的能力。 但這正正是神的家向外展示好行為的時候:環顧世界各地,有不少教會在最貧窮和最有需要的時候,仍然愛護教會內外的弟兄姊妹及鄰舍;有的在缺乏下仍送上口罩和清潔手液、當人有需要的時候送上一個飯盒或為其購買生活所需品。教會沒有好像一些團體一樣要登上報紙或製造一張不能存款的大支票讓人看見。各弟兄姊妹只是默默的耕耘,不問收穫。甚至被人誤會以為我們集體聚集、散播病菌 。但我們沒有介意,因我們服事的對象從來都不是那些指指點點的人,而是受傷、正等待接受幫助的人。 另一個體會就是教會是否有顏色區分呢?各人的領會、成長和接觸環境各有不同,各人自然有不同的見解和體會。物以類聚,各人自然會選擇一些較為適合自己的教會去參與聚會。 但是時局多變、民眾也有撕裂。有人贊成教會為免分裂,所以不要討論社會議題;也有人認為教會應該靠邊走,牧養他們選定的群體;亦有人認為教會要分色牧養。我認為三個都不是長遠解決問題的方案,因為當你進入神的家,你就是神家裏面的人,亦都是教會裏面的肢體。你有你的作用、我也有我的作用。你有你的看見、我也有我的看法。縱使大家意見不一,但我們仍是肢體,連於元首基督。 (以弗所書4:15) 我們甚至可能覺得自己在屬靈上和看法上都絕對合乎聖經,所以不用理會反對意見的人的想法。覺得其他人離經叛道,可以拋於教外。若我們這樣行,我們和外面社區和政治團體又有什麼分別呢? 約翰福音13:34-35 教導我們 —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就是因為我們是神家裏的人,我們就要彼此相愛!對的,這個愛有相當的付出,也有相當的犧牲。很多時愛也不是出於心甘情願的。但這就是我們的宿命:我們選擇跟從主耶穌,我們就要學主耶穌一樣愛一些不可愛的人。主耶穌憐愛出賣祂的猶大,愛他到底。我們也要在這個沒有愛的世代彰顯愛。我並不是說這是容易做的事,有一些人我也是愛不下去的。但在這個後疫情的時代,我們就應該為着基督和教會的緣故嘗試去愛一些不可愛的人、愛一些和我們意見不一樣的人。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大家都是神家裏的人。既然我說自己是神的門徒,我的責任就是效法我的主耶穌去愛。 共勉之! (盧健恒牧師,Open Door Ministry)

作者:柴鄭玉雲 我們對於未來總有憧憬與期盼。農夫望收成,勞苦耕耘;健兒望奪標,艱苦練習;父母望兒長,苦心教養;作工望成果,埋頭苦幹。盼望使人活著和奮鬥。 盼望產生意義,引向未來 盼望讓我們前瞻未來,為今日的生活賦予意義和動力。盼望使人敢於嘗試現在還顯得不可能的事情。這樣我們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可能性。經驗教導我們現實的內涵,盼望則傳授我們可能性的意義。生命的魅力在於盼望,它使人馳騁於現實和可能之間。 盼望增強耐力和能力 有時我們以為此刻就是個人或社會最黑暗、最無力的時候。眼前的黑暗和無力感就是一切。其實,此刻只是人生或歷史中的一個里程碑,並非墓碑。我們的迷信和自義,強求上帝的作為要依照人的意思,要求現在、即時、快速去彰顯。這是漠視上帝的權能,也簡化了世事的複雜性、人為的責任和過程的意義。成熟的盼望卻要增強謙卑人的耐力和能力,直到夜盡天明、雲開見月、水落石出、凱歌奏響。 錯置的盼望使人執迷和痛苦 錯置的盼望就是把期盼投放在會改變的人和物質、虛妄的心思和情慾、虛浮的外表和財利、虛空的宗教和思想上。把愛降格為慾,把自由淪為放縱,把短暫看成永恆,把人和物質變成偶像,把制度或理想視為絶對。錯置了的盼望使人陷入執迷和痛苦之中。 盼望始於信實的神和祂的話 在這紛亂破碎的世界,基督信仰所講的盼望,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因為基督教的上帝是「盼望的上帝」,也是「信實的神」。(提多書1:2、彼得前書1:21)聖經大部份的內容是應許和預言。而其中絶大部份已經兌現和應驗了。首推的是預言中的救主已經降世和成就了救恩。而以色列國在亡國二千多年後,竟於1948年5月14日復國,被視為「再生之國」。 盼望是基督徒獨特的記號 「盼望」是基督徒信仰羣體的獨特記號。「未來」是基督教信仰的根本內涵,是晨曦的色彩。聖經中的應許和預言是對未來的描畫,讓盼望成為神的兒女的核心觀念。基督教信仰完全是一種朝向前方、充滿信心的盼望和委身。基督徒藉由凝視基督的十字架來深化盼望。十字架不是句號。基督復活引向圓滿永恆的將來。我們也必要復活,與基督一同顯現在榮耀裏。 盼望不但讓我們看到未來,願意肩負今生的責任和使命,也獲得與苦難共舞的能耐,直到凱歌奏響。不論今生或來世,有主同在,好得無比。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馬書15: 13) 「神決不能說謊,好叫我們這逃往避難所,持定擺在我們前頭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勵。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希伯來書6:18-19)

作者:田森傑牧師 在今天幾乎人手一機的時代,大家都從手機獲得許多重要的資訊,其中最影響我們的,就是手機除了通訊以外,還具備了導航的功能,使用者只要安裝了導航的應用程式,無論在何時何方,手機都會準確地顯示使用者所在的位置,不但如此,手機還可以顯示即時的交通狀況,隨時計算出最近目的地的路徑,這樣的功能已經成為許多人在每日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工具了!到底這個功能是如何而來的呢? 這個功能最早的發明是在1958年美軍所研製的「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後來在1970年代由美國政府研製,並於1978年2月發射衛星,直到1994年全面建成,共有24個衛星分別在地球的六個軌道運行。這個系統稱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又稱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使用者只要擁有GPS接收芯片就可使用該服務。當時的GPS信號分為民用的標準定位服務(SPS,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和軍用的精確定位服務(PPS, 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兩類,如今已有31顆衛星 (參https://zh.wikipedia.org/wiki/全球定位系统)。不但如此,隨著各國在科技與經濟上的競爭,除了美國以外,還有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统」(GLONASS),有24顆衛星。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有26顆衛星,2020年底增至30顆。以及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簡稱北斗系统),目前已發射了55顆衛星!雖然各國都在努力地鋪蓋衛星網絡,但是導航系統的精準度卻是在於每顆衛星上的「原子鐘」出現多少誤差,誤差越小,精準度就越高! 人造衛星的壽命約有七至八年,但是神所造的星系,卻是長年累月的運轉不息!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東方,突然間在夜空中出現了一顆「神造衛星」!這顆奇異的明星吸引了一小群「東方的智者」,他們不但熱衷於星相,也相信這顆奇異的明星乃是向世人預示:在這地上將有一位聖人的誕生!他們又推斷這位聖人就是猶太人的新生王。由於當時他們所發現這顆奇星緩緩地向西方移動,於是他們開始了一個「追星之旅」,他們憑著信念與星相的知識,在明星的引導下前往中東地區,四處探尋這位降生的聖人,後來他們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得到宗教領袖的指示,按照猶太人舊約聖經的預言,這位新生王將會降生在伯利恆!雖然這個小鎮離耶路撒冷不遠,但是他們還是在那顆「伯利恆之星」的引導下找到了新生王,他就是猶太人歷代所等待的救主耶穌基督。這個著名的聖誕故事記載了古代的一個導航紀錄,原來在古代的商隊,無論海陸都是靠著夜空中的星光來確定航行的方位,而這些「東方的智者」卻在一顆獨特的明星引導之下,竟然尋找到一位拯救全人類的救主,這個不尋常的導航事蹟也表明了我們的人生也好像這些「東方的智者們」,需要得到一個光明的指引! 人生如同在黑夜中尋找星光的引導,人在黑暗中最容易迷失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常會走進黑夜,失去方向與目標。但這些「東方的智者們」因為看見了星光而有了人生的目標,並且以實際的行動向著目標前進,直到看見星光帶來的真相!在黑夜中,有人看不見星光,有人望見星光,卻沒有任何行動來回應,但「智者」們看見星光之後,都積極的採取行動,在光明的引導下,達到了他們的目標! 人生需要有真理的智慧來解答迷惑,當人生找到目標之後,還需要有光明的引導,就好像那顆「伯利恆之明星」一路引領著「東方智者們」走向耶路撒冷,當他們到了那裡並未找到新生王的時候,他們謙卑地尋問當地的智者,並從聖經的預言中知道新生王出生的地方是在伯利恆,這就解答了他們對新生王的疑慮!我們的人生也同樣地需要尋求智慧的解答,而聖經的話語正是我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105),又「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彼得後書1:19)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我們的人生如同一個不歸的旅程,也經常在黑夜中找尋正確的方向,耶穌基督的誕生就是一顆永恆的導航衛星,祂能夠引導我們的人生走出黑暗,進入光明,祂曾經向世人宣告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12)但願您能夠打開心門與耶穌基督的訊號接通,如同打開手機,接通導航系統,祂不但能夠引導您的一生,也能夠帶您進入永生! (作者:美國加州羅省聖經宣道會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