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2020 (Page 9)

7 月 2020

作者:蘇家文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於1987年在香港成立,為「無家者」(包括露宿者、面臨無家可歸和那些住在惡劣居所的居民)提供全人關懷服務。協會的事工包括是露宿者和惡劣居所外展事工、男女宿舍、活動中心和福音事工。這30多年的路程,見證了神對貧窮人的愛,感動義工、教會,甚至不同界別的人一起服侍貧窮人。我們深信「口傳」平平安安回去的福音是不夠的,我們要「身傳」福音,介入他們的困境,與他們同行共渡,才能具體地彰顯神的愛。 這時代中的教會 從2019年香港「反修例」事件,到2020年2月「新冠肺炎」開始至今,香港堂會和福音機構的確遇上接二連三的挑戰。由最初談論教會應否參與政治?什麼是「公義與自由」?到今天在疫情下堂會恆常的運作如小組、崇拜甚至一些社區工作也被迫停止下來。福音機構的服務也大受影響,當中有些要裁員、減薪甚至停止服務。面對社會環境的急速和不可預計的轉變,堂會和福音機構該何去何從?這也是我們協會最近切切求問神心意的焦點之一。無庸置疑,神在震動香港教會,身處這個越來越黑白不分,歪曲悖謬,不法之事增多的世界中,教會仍在發光嗎?教會那道光正「照」在哪裡? 「疫」境中的「改變」 自疫情發生至今,協會一直在「變」,神的手好像急速重塑我們這個器皿,要轉動成為祂手中的形態,放下過去的框架模式,同工義工們如水般隨器皿變動。疫情中,活動中心的「變」,把固定開放的中心變成流動中心,與教會合作在社區中繼續派飯食給老友記,目的是要繼續和老友記們見見面,保持關係。疫情中,惡劣居所外展事工的「變」,成立了恆常義工之外的「防疫義工 GROUP」,組織社區熱心人士加入作義工出物資出力出人一起出隊,和同工一起回應高感染風險的板房戶。疫情中,福音事工的「變」,停聚會卻停不了我們的關係與關懷,組織老友記2-4人探訪隊,興起他們守望社區探訪其他老友記,一起唱詩、讀經和祈禱。 疫情中,男女宿舍、露宿者外展事工的「變」,我們估計疫情帶來失業潮的影響,加上24小時麥當奴因疫情影響暫停夜市,令無家者不能在內休息,使更多人居無定所。露宿部變陣加密出隊,成立義工車隊,一晚走遍香港新界十多個區,希望掌握到無家者在社區的蹤影;男女宿舍亦預備隨時迎接有需要的人士入住。很激勵的是有教會願意承包三個月租住民宿的租金和參與探訪關懷,讓我們接觸到的個案可以有暫時的棲息處,也讓同工們可以有時間去跟進,再覓出路。至今入住民宿兩星期的宿友,身體、精神也得以改善,有些已申請社會福利,有些努力找工作。感恩教會在這狹縫中適時的出現,這不就是把光照在人前嗎? 疫情中的小故事 「你們……終止了我的流浪」 復活節的主日,宿舍同工收到一個來自入住婦女的短訊。她曾流連於快餐店露宿,早前入住了協會「恩福之家」(短期婦女及孩子宿舍),節錄了她的部份心聲: 「感恩真正貼心救助為貧困市民服務的大愛『恩福之家』,及時地收留與救助,好多謝團隊的所有職員今次的大愛之手的體貼幫助,才使我這位在最困境迷茫最失望時刻的露宿女性得以及時的幫助,讓我順利的入住了家舍、解決了吃住、終止了流浪。我亦希望像我的境遇者,千萬唔好氣餒與心灰,都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挑戰,因為這個世界到處都充滿愛與關懷,希望社會各界及好心人士都來幫助真正努力過後依然無法改變困境的無家者,再次多謝「恩福之家」使我人生有一個溫暖之家!祝各位姑娘新的一週工作愉快!」(原文記載於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FACEBOOK專頁4月14日《給各位的情書》帖文) 後記:這位婦女報讀了英文班,也去了試工做保安,也許她要走的路仍漫長,也不知道何時可以找到穩定工作,然而一個安身之所成為了她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令她在艱難中也不放棄,更重要是經歷到神的愛。 「你們……是絕處中的光」 一對在麥當奴露宿多時的夫婦,遇上了我們的同工,在短短不足一星期的時間,經過見面了解和評估,安排入住了教會承包租金的民宿。當我去探訪他們的時候,一見面便是他們送來百般的感謝。他們因為失業而付不起租金至流落街頭,一心想靠自己努力找工作,所以沒有申請社會福利援助金,最後在外展探訪時和我們遇上了。他們憶述過去露宿生活猶如活在絕望黑暗之中,無助也無力,只能一天過一天的生活,「你們真是我們黑暗中的光呀,現在所有事都已辦妥,這裡我們可住兩個月,並申請了綜援,有路可行了。」他們看到教會的光是最令人欣喜雀躍的事。 教會,成為狹縫中的光芒吧! 類似的人和事,並不單單發生在協會之中,相信不同信徒群體也正在興起發光。我們也深深感受到和堂會結連、同行,實為協會的責任和使命。「教會」(Ekklesia)是被召的一群,而不是一座建築物,這班人小如二三個人或是幾十甚至數百人,會因信主耶穌而在地上活現「神的國」,而耶穌就是我們的「元首」(以弗所書1:22-23)。其實耶穌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祂帶著門徙走遍各城各鄉,行出的神跡是人眼未見過的,意想不到的,也貼切人需要的。耶穌基督整個生命也是投向苦難之中,當社會面臨挑戰或危機,如疫情衝擊著教會固有的體制和模式的時候,教會應該看見機遇來了。上文曾提及兩個關於教會的重要問題,首先是教會仍在發光嗎?而教會的光正照在哪裡? 疫情中,神提醒協會同工不單單要聚火要發光,多禱告敬拜被主更新,主更吩咐我們要更深地與堂會同行。馬太福音5:15-16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就是光,教會要發光,也要小心教會的光不要只照在四面牆之內,牆外的人什麼也看不見,這光到底照在哪裡也很重要。猶記得疫情之初,口罩、搓手液等防疫物資嚴重不足,一個FACEBOOK呼籲帶我們看見天父對貧困者的厚愛,物資供應豐足,可分享給其他堂會和機構。各部門同工義工沒有在疫情中退縮,反倒捉緊機會加緊出隊派發口罩給老友記們,協會和不同堂會、機構結連等。當中經歷了無數的感恩、數之不盡的意想不到。這一切一切的經歷,是叫我們看見在每一個困難絕處之中,其實也有一道狹縫,當教會看到這微小的狹縫,就可以讓「希望、愛、憐憫、醫治……」這些屬神國特質的東西,如光般在黑暗中被世人看見,「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阿們!

作者:Rev. Amos Tam 在默想基督復活的日子,花一點時間靜聽心靈聲,這樣在神面前歇息,不應被看為奢侈。 我們都活在一個資訊網絡停不下來的年代,人們可以24小時不停止的在互聯網活動。人彷彿漸漸忘了自己的心靈需要歇息,並且需要離開互聯網的世界。人們都習慣在睡前或睡醒一刻,都進到社交網絡中,並忠心地成為45億位恆常使用互聯網的用家之一。甚至人漸漸習慣在虛擬世界中進行所謂歇息,但可能已陷入長期不能歇息的狀態(RESTLESS)而不自知。就這樣,離開網絡世界並安靜獨處,已被視為最奢侈的一種歇息。 耶穌基督的救贖帶給人的平安(約翰福音14:27),不是世人可以供應,也不是網絡世界中可以享用的。試試把心一橫,關上所有屏幕,離開網絡世界,你會發現基督的平安能讓人有勇氣聆聽自己的心靈聲,讓人甘於承認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並且得著心靈的安歇。

作者:王澤鳳 「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並祢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詩篇8:3-4)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笑中有淚的訊息,「一場疫情,警衛都成了哲學家,問的都是直擊靈魂深處的哲學問題:「(一)你是誰?(二)你從哪裡來?(三)你要到哪裡去?」當然警衛問的「你從哪裡來?」就是個一般性的問句,如同當年移民之初,在英語課堂上,自我介紹時,老師總說:「告訴大家,你是誰(名字)、你從哪裡來(來自哪個國家或地區),以及……」這是認識你這個人的起點,但這些的確也是哲學性的人生大問題呀!——我到底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為什麼在這裡? 1968年12月,阿波羅8號宇宙飛船在月球軌道環繞時,三位航天員在聖誕節的清晨,在太空朗誦了聖經創世記1:1-10:「起初,神創造天地……」給全世界的人聽。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阿姆斯壯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他和另一位名叫艾德林的太空人,一起在月球表面漫步兩個多小時,艾德林在月球上通過衛星轉播站向人類發出呼籲:「無論你在何處,請暫時停下來,向上帝表示感謝吧!」他們朗誦了聖經詩篇8:3-4的詩句:「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並祢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然後將詩篇第八篇留在了月球上。這是人類在科學高峰的面前尊崇神的創造。 神沒有形體,但神會說話。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記1:3)祂又造了空氣、海、地、植物、日、月、星辰、海和空中的生物,及地上的生物。最後,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着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創世記1:26)所以,人雖然為萬物的管理者,但與萬物同為受造的身份,本該謙卑地看待宇宙萬有,與他們和諧共存,這個觀點角度與進化論大為不同。進化論中認為,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的生物,我既高高在上,故萬物任我宰割,現在能享受即享受。這豈不就是人類為自己帶來了諸多難題的緣由嗎? 神既照着祂的形象、樣式造人,所以人很尊貴。而且上帝造的人和大地萬物是有關聯的。「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世記2:7)所以,人與大地世界有相對的關係:這是上帝創造的大地,是天父的世界;人享受且治理大地,人是大地的管家,保養顧惜這個大地(自然),珍惜所擁有的萬物,人與萬物是互相依存、共享共生的。而人就是上帝創造萬物當中的一個傑作!這讓我們知道人從哪裡來,以及我是誰? 親愛的阿爸天父: 我們讚美祢,祢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而我們是在祢創造的萬物中最珍貴的人,因為我們是按照祢的形象所造。主啊!我們更要感謝祢,為我們預備救恩,讓我們犯罪後仍然有一條出路,就是藉著主耶穌,我們可以得到永恆的生命。謝謝主將創造與救贖的真理,放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謙卑,知道自己不過是塵土;但又叫我們有永恆、榮耀的盼望。我這樣讚美、感謝、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作者:田森傑牧師 新冠病毒對世界的打擊已經重創了各國的經濟,尤其是對美國股市的衝擊,三月十六日股市暴跌並出現八日內的第三次熔斷,當時連股神巴菲特都驚嘆道:「自己活了89歲,也沒見過這個場面。」他曾在三月三日斥資3.59億美元增持了紐約梅隆銀行的股票,又買入97.6507萬股達美航空股票,結果全被套牢!根據富比士(Forbes)五月二日的報導,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僅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因新冠病毒而虧損了五百億美元。(“Berkshire Hathaway Lost $50 Billion Last Quarter As Warren Buffett’s Investments Took A Hit From Coronavirus”, Forbes. May 2, 2020)在五月二日股東大會的報告中,巴菲特承認過去投資航空股的錯誤,如今他的公司已經出沽清了四大航空公司持股(達美航空、美國航空、西南航空、聯合航空),他還說:「目前並未見到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2020-05-03 經濟日報 /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可見這位可稱為「投資大王」的股神竟然也會走到無可投資的地步! 我相信今日在全世界不知有多少投資理財專家也同樣面臨了投資的困局,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投資是正確的,所投資的項目都能夠賺多賠少,在未來獲得超過預期的回報,但是如果連股神也會因投資錯誤而虧損巨額,何況一般的投資人呢?其實人生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投資,例如我們的健康,如果平時願意多花一點金錢與時間注意自己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就能夠獲得健康的回報,因為「今日你如何對待你的身體,你的身體在將來也會如何對待你!」你如果今日善待你的身體,願意為你的身體健康而投資,將來你的身體也會以健康快樂作為最好的回報。我們個人的教育與技能的培訓也是一種投資,這種投資會在未來使你獲得更好的回報。常聽長輩說:「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學不好,更有一層未學到!」美好的機會往往都是留給那些願意為自我教育與技能訓練付出代價的人,這種投資是正確而無虧損的,如果我們將同樣的投資放在兒女與下一代的青少年身上,將來也必定會有美好的回報! 還有一種無形的投資就是我們的感情與人際關係的培育,任何一個婚姻與家庭都需要花金錢與時間做好感情的投資,如果我們在婚姻與家庭中願意付出代價去培養良好的感情,就必定能夠得到婚姻與家庭美好的回報!在人際關係方面也是如此,凡願意付出感情投資的人,也同樣能夠獲得許多友情的回報。只可惜今日有許多人在金錢與財富的投資中付出了極大的精神代價,卻沒有在個人的健康、教育、親情與人際關係上做出正確的投資,一旦金錢的投資失去了回報,人生就像在頓時之間失去了一切! 曾有一位理財成功的青年領袖,為人正直,他跑來尋問耶穌,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馬可福音10:17)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投資者,他不但得到了今生的財富與地位,更要投資永恆的財富,就是永生。永恆的投資比今生一切的投資都重要,因為財富、親友、家庭與健康都會失去,但是我們的靈魂卻要進入永恆,所以他很謙卑地跪在耶穌的面前顯示出他的誠意與渴求,同時也表現出他對耶穌的信任,希望耶穌向他指示:他當如何行才能為永生做出正確的投資呢?但是當耶穌向他提出投資的條件與代價之後,他卻變了臉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馬可福音10:22)到底耶穌向他說了什麼呢?原來「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馬可福音10:21)這意思就是指我們的人生即使賺得全世界,永遠都缺少一樣:就是「永生的福樂」。這一個永恆的投資需要你能夠去放下自己,捨己來跟隨耶穌,只可惜這位青年無法放下自己,捨不得今生所擁有的財富,以致失去了永生的投資良機,他不但失去了天上的財寶,有一天當他失去地上一切財富的時候,他的靈魂將會失去永生的福樂!他將永永遠遠的憂愁與悔恨!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耶穌說:「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馬可福音10:24)「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可福音8:36-37)永生的生命勝過這世界的一切所有,您是否有投資永恆的眼光呢?金錢失去了還可以再賺,但是生命失去了就不能再生了,靈魂的投資只有一次:就是您現在的選擇與決定,將您的生命交託給神,相信耶穌為您所做的一切,最重要的就是祂在十字架上曾擔當了您的罪,第三日從死裡復活,您只要打開心門,向神認罪悔改,接受耶穌基督對您的愛與饒恕,您就立刻得救,並且得到永生,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永恆的投資! (作者:美國加州羅省聖經宣道會主任牧師)

作者: Becky Li-Tang, Elaine Li, Linda Lau, John Lo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下,人們無奈地被動式接受社交隔離,當我知道短宣中心將要開辦這個電話佈道課程的時候,感覺很興奮,便決定報名參加,希望藉著訓練、學習和裝備自己使用電話與人分享福音。參加訓練課程的感受是實在感恩不斷,因爲不是自己單人匹馬去工作,而是和弟兄姊妹同心同行地去傳福音,這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網絡課堂上的學習和分享也很寶貴,大家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先進科技帶來互動上的便利及互相學習和勉勵。每週的電話佈道實習是很具有挑戰性的,因為當我們打電話給朋友或商戶時,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反應將是怎樣,緊張和迷茫等複雜情緒可想而知,就如第一次工作進行面試般的生澀和不知所惜;所以,我們在開始之前會先祈禱,求神加我們力量和賜我們當講的說話。上課時請教導師,與其他同學分享,互動學習,實習多了,經驗多了,就漸漸掌握了電話佈道的技巧和掌控時間和內容;讓組員漸增加信心和享受給予別人關心和分享福音的喜樂。 我們也遇到過一些困難,例如:我們預約朋友,在預訂的時間打電話給他們,但是臨時也會遭到他們的拒絕。通過這些經歷,天父讓我們學習不要灰心,繼續倚靠祂;每次行動都是以禱告開始,求神加力幫助。我們也學習打電話的時間要有彈性,如下午或晚上,這樣做法我們就能夠聯絡上我們的朋友。我們也曾試過電話連上朋友,但因線路不好,聽不到對方講話。之後再約他交談,他就説沒有興趣。我們試過打通了親友的電話,她和家人正在忙後園的種植,就沒有深入談論信仰的內容。 感謝神,讓我們有聯繫到新移民兩年的女仕,她不因疫情嚴峻而閒在家,反之七天都工作。我們告訴她信耶穌帶來的平安和喜樂,會有生命的改變,但她工作十分忙碌,結束祈禱也來不及,便要出門上班。這些體驗讓我們明白要常存感恩的心,要全然倚靠天父,求天父給我們機會可以接觸到我們的朋友,將福音的種子播下,做好信徒的本份,雖然我們沒有大豐收,然而相信我們接觸過的朋友都是天父所愛和揀選的,天父必會成就祂的旨意,繼續差派祂的使者傳褔音給他們。在這次電話佈道訓練中,感謝天父給我們弟兄姊妹能同心的去事奉祂。學習用信心信靠和仰望祂,因為知道祂與我們一起同工,把好消息傳給未信的親友。我們不是求自己的益處,「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

作者:李耀全牧師 在現時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陰影中,心中都充滿了焦慮和不安,甚至恐慌,這是能理解的。誰能在此疫情中置諸度外,不受若干程度之負面影響呢?而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焦慮人人都有,尤其是面對惡劣環境、天災人禍、特而其來的災難與意外,我們都不能免疫,都會陷入焦慮,在病程惡化亦都會陷入各樣的焦慮症、恐慌症及強迫症或抑鬱症等等。我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焦慮是我們每人腦神經系統對焦慮元素(stressors)自然的防衛反應,給我們重要的訊號,好叫我們能盡早作出適切的回應。這些焦慮元素(長期或短期)導致不同人不同的焦慮(stresses)。我們腦神經認知控制,加上我們情緒記憶,給我們及時的焦慮提示,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提示我們趕快尋求輔助。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各樣的心理治療。病要從淺中醫。不過,有時我們也不能避免長期逆境的困擾,不能自拔,苦無出路!故此我們便需要更大的屬靈資源,一步一步地戰勝困境所帶來的焦慮。 約伯是聖經中經歷最多逆境與苦難的人物,包括經歷了家散人亡、全身毒瘡、叫天不應、叫地不聞、被友疏離、四面受敵、求助無門等遭遇。然而約伯的結局是有福的,他的忍耐使他看見神的憐憫和仁慈(雅各書5:11)。但在受試煉中,約伯亦有他的高與低谷,有時在自艾自怨、自暴自棄,有時卻充滿信心、謙卑悔罪。但他經歷了一切的試煉最後卻能對神道出他最寶貴的功課和體會:「我從前只是風聞有祢,但現在親眼看見祢。」(約伯記42:5) 祝您們身、心、靈健康!

作者:不鳴  “……God keep our land glorious and free! O Canada, we stand on guard for thee……” 「…… 神佑我土,光榮自由!啊,加拿大,我們為你守護 ……」 今年7月1日國慶,慶祝加拿大立國153週年,以及加拿大國歌40週年。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均改為網上慶祝,避免疫情擴散;廣受歡迎的大型煙花,亦只能在網上重溫。民風純樸的加拿大,又被稱為移民之國,近五份一國民並非本國出生,而且推崇多元文化政策,多年來被不同雜誌及組織評選為全球最適宜居住國家之一,每年吸引超過三十萬名移民,選擇在這楓葉國落地生根,開展新生活。 可是,一場新冠疫情及美國引發的反黑人歧視運動,像大型X光儀器般,檢視出本國所標榜的所謂多元文化政策、族裔包容,是何等千瘡百孔、蒼白無力。不論總理、省長、市長及警察總長均承認,本國存在結構性種族歧視問題,意味著過往多年推動的族裔平等工作徒勞無功,白人優越主義一直深深存在於社會各階層,甚至植根在不少人的骨髓中。 43% 華裔受訪者疫情期間受到威脅或侮辱 一項由Angus Reid研究所及亞省大學共同進行、針對華裔加拿大人進行的調查指出,有43%華裔加人表示,因為新冠病毒疫情而受到威脅或侮辱;近30%受訪者表示,自疫情爆發至今,經常受到種族主義塗鴉,或社交媒體上的帖文攻擊;29%人表示,經常被人感覺對其他人的健康及安全構成威脅;逾60%受訪者則表示,已改變常規生活,以避免在疫情期間遇到不愉快事情;而超過一半受訪者更表示,憂慮亞裔學童重返校園後會遭到欺凌。調查又發現,僅有13%華裔受訪者認為其他人一直把他們視為加拿大人;24%說他們在加國感覺自己像一個外人。調查6月中透過網上進行,一共訪問了500多名自認為華裔的加拿大成年人,其中44%受訪者自稱在本國出生。 另一項民意調查亦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64%的本國新移民擔心受到的歧視會加劇,部份更直指受到批評和針對。由加拿大公民研究所委託Leger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在4月下旬隨機訪問了二千四百多人,當中包括950多名新移民。結果顯示,27%人擔心在公共場合戴口罩;49%人擔心出差;53%人擔心到公眾地方;33%人擔心告訴同事自己有疾病症狀;63%人擔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當中的華裔新公民中,更有高達81%的人擔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受到歧視。 打擊針對亞裔種族歧視  刻不容緩 過去40年一直爭取族裔平等的加拿大平權會隨即作出回應,指民調結果證實了加拿大華人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經歷的情緒、心理和身體威脅;亦顯示絕大多數本國華人覺得他們不被視為「完全」的加拿大人;更充分反映主流媒體和加拿大政府,對加國華人所面對獨特的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缺乏關注。因此,呼籲政府立即採取實際行動,以對抗日益嚴重的反亞裔種族主義事件,包括在「國家反種族主義策略」中,加入打擊反亞裔種族主義的措施,並資助社區團體推行打擊種族主義的計劃。平權會與其他關注團體較早前已創建了一個網站平台www.covidracism.ca,讓大眾分享他們受到種族歧視的經歷,並致力追踪和記錄疫情期間反亞裔種族主義和仇外情緒的事件,以便日後向三級政府、關注團體及學者提供參考數據。 由美國黑人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 死亡而引發的反黑人種族主義運動,席捲全球,本國多個大城市均有大型示威活動。總理杜魯多及多倫多警察總長桑德斯,高調在人羣中單膝下跪,以示對活動的支持;安省政府隨即宣佈設立平等機會議事,並撥款資助黑人社區。在反種族歧視工作方面,大眾普遍聚焦於黑人社區,亞裔被歧視的問題相對容易被忽略。 前總理就人頭稅公開道歉14周年 剛過去的6月22日, 是前總理哈珀就人頭稅一事正式向華人社區公開道歉14周年,但大眾未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華人遭受歧視不單並未成為過去,反而因新冠疫情死灰復燃,情況令人憂慮。我們還要等待多少年,加國才能真正達致族裔和諧、人人平等;抑或只是一個空喊的口號,沒法實現的烏托邦? 「……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唯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歌羅西書3:11-12)

作者:鄭媛元博士 2020年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看不見的病毒瞬間吞噬了整個城市,空曠和死寂中常有哀鳴回蕩。疫情無情地熬煉著人心,蕭瑟的空氣中彌漫著驚懼和焦灼。 末世般的景象中,逆行者的身影給絕望的人帶來盼望,仿如暗中的光,又如冬夜的火。最美逆行者,是遠赴疫區的醫療隊,是堅守在抗疫第一線的醫生和護士,是將緊急防疫物資運往疫區的志願者,是依然穿梭的快遞員和義務駕駛員…… 逆行者中,有一群特殊的人,他們沒有值得謳歌的身份,只是默默地走上街頭,走向絕望不安的人,送上一句安慰,遞上一包緊缺的口罩或消毒液;給順豐堅持工作的快遞小哥每天送去兩餐盒飯,給堅持工作的超市營業員、社區執勤人員、民警送去防護服;把收到的國內外捐贈的防疫物資發放給有需要的人,也通過情緒支援熱線把安慰送給荒城中尋求幫助的人;成立十年的愛心食物中心(國內第一家Food Bank)成為了公開、合法管道,為福利院的老人、社區特困家庭和殘疾人士等發送米油蔬菜等生活用品……每個遇見他們的人都聽見一句最暖心的話:「上帝愛你!」「在別人有重大需要的時候,我們要挺身而出,伸出援手,越是在高風險中,越是要效法基督捨己的愛,為主作美好的見證。」這是一位牧師的聲音,他和他的同工每天都在做這樣的事情,他們知道病毒的可怕,也害怕自己被傳染,擔心傷害到家人。但他們更知道,在這個異常艱難的處境中,太多的人需要幫助,卻孤立無援,總要有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伸出援助之手。疫情封城,這群逆行者們看到的是神為教會預備的一個「現今的機會」,要將基督徒的生命展現在世人眼前,向周圍的人見證神的榮美,告訴世人「神就是愛」!心中裝著滿滿的平安,基督的愛、基督的福音就藉著他們傳遞出去。 這群逆行者,以實際的行動告訴世人他們的名字叫「基督徒」,有個共同的家叫「教會」。「下上堂」—取自聖經以賽亞書37:31的「往下紮根,向上結果」,以基督為磐石,以生命做見證。教會牧師曾分享過自己得救和蒙召的見證,是兩位宣教士對失喪靈魂的負擔和付出—「中國需要拯救」,將神的救恩見證出來,改變了他的生命,也立志要承傳宣教士的生命,「願感動宣教士、激勵歷世歷代先賢的聖靈,加倍感動我們,為神的榮耀和神的國度,為福音付上代價。」 一定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逆行者,疫情中以自身踐行著聖經中主耶穌的教導,成為光射入幽暗,成為鹽潔淨污濁,成為燈擺在荒城,帶著愛,帶著真理,傳遞著神的愛!

作者:洪順強牧師 上期文章分享到有關人能得到平安的兩個很重要真理。今期繼續談論世人得不到平安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耶穌卻能解決有關問題,使人不致於活在惶恐不平安中。 內咎與罪咎使人不平安 人不平安另外一個理由是因為良心不安,良心按聖經所講就是刻在人心中的道德律法,在人與人的思想互相較量之下產生(參看羅馬書2:14-15),意思是指當一個人觸犯了人所認為不對、不好、有罪過、不道德的行為後,人就會有一種自我責備、內心被控訴的內咎或罪咎感,這時人就會感受到不平安。聖經記載了很多人因為良心被責備引起不安的例子,其中聖經創世記指出,人類的始祖不聽神的話犯罪後,創世記3:8-9說:人立刻有害怕感,並且看見自己赤身露體產生了羞恥不安感,他們聽到神的聲音時就藏在樹林中,而那些害怕感與羞恥感是人在犯罪前沒有的。 各種罪過產生各種不安 不單如此,人類始祖犯罪後,罪進入了世界,神公義的審判即時亦臨到世界,人要終生勞苦才有飯吃,住的環境也受到破壞,人的不平安接踵而來(參看創世記3:16-19)。相信大家都同意,各種罪過都會使人不平安,例如我們說一些不該說的話、謊話、欺騙人的話、虛假的話、粗言、咒罵人的話、兇言、引誘人的話等,單是言語上的罪過,就可以產生很多不平安的結果如吵罵、紛爭、仇恨、打鬥,甚至暴力、罪案和戰爭等。即使是對很多人來說不算是甚麼的小罪過,例如虧欠了別人、作弄了人,不少人也會覺得心裡不平安。還有,人心裡所犯的罪過,例如人懷恨於心、內心的惡念、邪念、淫念、不饒恕的心、驕傲的心、貪心、自私的心等,都會使人產生各種不平安的現象。 以聖經中大衛王犯罪後的不安為例,當他犯了姦淫、殺人罪之後,雖然好像瞞過了眾人,但他寫下的認罪詩中說:「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就整天唉哼,以致骨頭衰殘。」(詩篇32:3)後來有一件事,就是他心中起了驕傲要榮耀一下他的實力,他吩咐他的元帥去數點以色列百姓,並且不聽元帥的勸告,結果他數點百姓以後,就心中自責,禱告耶和華(神)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耶和華啊,求祢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撒母耳記下24:10)大衛不單自己犯了罪,他的百姓也是被激動跟著他去犯罪,結果帶來神降下瘟疫,以色列人一下子就死了七萬人,百姓立時陷在驚恐中。 個人的罪過帶給個人的不安,個人的罪過也可以帶給其他人的不安,一國之君犯了罪更可以連累全國百姓、甚至其他國家受苦。聖經告訴我們末世日子來到之時,人犯的罪很多:「那時,人會專愛自己、貪愛錢財、自誇、高傲、褻瀆、悖逆父母、忘恩負義、不聖潔、沒有親情、不肯和解、惡言中傷、不能自律、橫蠻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容易衝動、傲慢自大、愛享樂過於愛神。」(提摩太後書3:2-4)故此,我們可以想像到世界是越來越使人不平安的。 人也害怕面對將來的審判 罪過除了帶給人內咎感、罪咎感及控告感之外,也會使人害怕將來的審判。不論有沒有信仰,一般人都相信將來是有報應的,俗語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若然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必定全報。」或者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人犯罪後的不安在此,就是害怕有不好的報應,因此我們希望「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話雖如此說,試問有誰敢說自己一生處事為人沒有任何虧欠過自己、虧欠過家人、虧欠過別人、甚至虧欠過社會呢?俗語說:「人非聖賢,豈能無過?」 聖經中提到一位名叫保羅的宗教領袖,他是十分叫人羡慕的,他自己曾經說:「按著律法上的義來說,我是無可指摘的。」按當時以色列人的背景,人要守的律法幾百條之多,但保羅竟然說他是無可指摘的。那麼他的良心應該是無愧的嗎?然而,當他認識到耶穌基督所論到的義之後,他認罪悔改,並且表白自己內心的不平安︰「我知道在我裡面,就是在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所以我願意行的善,我沒有去行;我不願意作的惡,我倒去作了……我這個人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使我死亡的身體呢?」(羅馬書7:18-19、24)因為他認識到主耶穌察看人不單是外表的言行,更是心裡一切的意念心態。 耶穌使人罪咎全消 罪過使人與自己不和諧、與人不和諧,更嚴重的是人與神不和諧(即人的罪過會惹來神的忿怒、審判),不和諧的感受就是不平安。基督信仰能解決的,就是人罪過的問題,神賜下救主耶穌基督,耶穌說祂來是「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10:45)因著耶穌成為代罪羔羊,祂替世人贖罪被釘死在十架,但祂從死裡復活顯祂是救主,人一切的罪過因著祂得到赦免,於是洗淨人良心上的虧欠(參看希伯來書9:14、26-28),祂使我們可以免去神的審判,即不用去地獄、反得永生,並且靠著祂使我們與神和好、與自己和好、與人和好,使人懂得去饒恕、去愛己愛人,平安於是臨到了我們。 親愛的朋友,耶穌基督是世人的救主,只要人真誠認罪悔改,接受祂的救恩、跟從祂,就可以得到祂所賜的赦罪平安。請問你已經接受了耶穌基督成為你個人的救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