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2019 (Page 2)

12 月 2019

˙何文輝˙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杆直跑……」(腓3:13-14) 1932年3月的一天,大眾攝影之父喬治伊斯曼,在他自己的豪宅中用一把手槍擊中自己的心臟。為避免失誤,他事先請醫生在胸膛上標出了心臟的準確位置。他的遺言只有一句話:「我的工作已經完成,還等什麼呢?」 喬治伊斯曼是柯達公司創始人,彼時,柯達公司正值鼎盛時期,銷售額佔全球攝影市場的75%,利潤佔比更高達90%。喬治伊斯曼功成名就,卻徹底失去了生存的意願,下定決心奔赴死亡。 弗洛伊德說過一句話:有些人的心理出現問題,是因為深埋已久的願望成真。許多人會被失敗擊垮,但是有些人會被成功打敗,因為成功往往伴隨著強烈而持久的自我驅動,一旦願望成真自我驅動力喪失,人的生命就可能不知所措,因此我們看見許多成功人士,把自己的人生活得亂七八糟。 如果我們的人生不被自己驅動,而是被神驅動,情形就大不一樣了。使徒保羅在接近生命盡頭時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7) 然而,保羅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因為神的愛激勵他,使他忘記背後,努力向前,向著標杆直跑。那標杆是神立在那裡的,不像人為自己立的標杆。人朝著自己的標杆跑,到了盡頭便是死亡;而朝著神所立的標杆跑,就一直跑進永恆!

˙柴鄭玉雲師母˙

人們行色匆匆,低頭趕路,埋頭手機。總之,吃速食,賺快錢。城巿人好像吞下興奮劑,瘋狂馳騁,超時、超速、超負荷。種種心臟、血壓、精神病患加劇衍生。人類身心告急了,要減速,要剎停,否則粉身碎骨。我們極需要回歸心靈,靜聽永恆的呼喚。

˙王澤鳳˙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

兩個月前,有一個姐妹跟我訴說,她十四歲的小女兒,在成長過程中,內心受了很多傷,很需要醫治、安撫,現在已經到了不想出門、不想見人的地步。到了九月初,她又訴說,現在家裡的處境很糟糕,他們父女倆關係好僵,一句話都不能說。孩子只要和他意見不一致,就會發生衝突,孩子明確表示缺乏家人關愛,感覺活著沒意思,真是「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箴12:18a)。九月中告知,現在孩子都抑鬱了,不能上學;最近忙著給她看病,家裡需要有人隨時照顧她,怕她出事。而她先生還覺得是她太寵著孩子,把孩子寵壞了。

˙洪順強牧師˙

每當聖誕節來到時,打開報章、雜誌,便會找到一大堆聖誕大特賣、聖誕禮物貨品、聖誕大餐等推銷廣告,幾乎找不到半點聖誕節背後真義的報導。世人對這個節期背後的意義真的淡忘了嗎?或者是他們從來沒有探討過?其實,聖誕節本來是紀念耶穌的降生,你可能會問:「耶穌降生與我何干?」讓我們從聖經去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