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19

圖片說明:2019年7月在溫哥華舉辦的恩愛夫婦營的營友合照

˙國際家庭更新協會會長邱清泰博士˙

「家新」夫婦營(MER)的事工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事工,而生命內涵的深淺通常可以從一個服侍者的品格(Character)反映出來。最能感動別人生命的服侍,通常不是靠服侍者的經驗、技巧和恩賜而來,主要是透過我們的失敗、軟弱,以及靠主站起來的經歷,而感染另一個生命。

˙廖燦民牧師˙ 基督居首(以弗所書第一章) 《以弗所書》在教會的靈修學及神學作品中處於很高地位,被譽為「人類最神聖作品」。信中有極長句子(1:3-14,2:1-9,3:1-7)。全書總題:「基督在教會中居首位、得榮耀。」中心思想是:在耶穌基督裡,一切都同歸於一,所採用的方法是:凡事謝恩、讚美主(詩22:3)。《以弗所書》共有六章,前三章論到:「在基督裡合一的觀念」,後三章聲明:「在上帝實現這合一的計劃中,教會所處的地位。」在本章,保羅提到凡事讚美主有三個原因:(1)祂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3節);(2)我們因祂的愛在祂裡面成為聖潔,沒有瑕疵(4節);(3)預定我們得救,從未預定一人滅亡(5節)。今天我們要熟記(17-23節)這個禱告。 本恩得救(以弗所書第二章) 在上一章默想上帝的榮耀之後,本章再論到信徒的福氣。我們在未信主之前是隨從邪靈的(2節),信主之後就要努力為上帝行善(10節,參羅9:23)。我們這些外邦人原本是沒有基督、沒有公民證、沒有諸約、沒有指望、沒有上帝的(12節)。而上帝先選擇以色列的原因有三:要他們找回與上帝隔絕的外邦人﹐要他們作和好的使者﹐要他們與外邦人在基督的身體中合而為一(16-17節)。但無論是以色列人或是外邦人,「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8節)。我們今天在上帝的家中,都已不是「外人」,更非「旁觀者」,乃是「靠祂同被建造成為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22節)﹐即「聖殿」。 極大奧秘(以弗所書第三章) 保羅的觀點是:外邦人因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是前所未聞的奧秘(4-6節),上帝卻賜恩給他,將「把這基督奧秘傳揚」的職分託付給他(2節)。他願意面對任何苦難,不屈不撓地將這福音努力向外傳開,並為將主愛闡明而向父祈求剛強信徒「裡面的人」(16節,內裡的新生命)。人類歷史雖然不斷轉變,但教會在每一個時代的使命並沒有更改:是要將上帝的智慧與旨意向每一個階層的人講明。我們應當為盡此責任,篤信不疑的站在主的面前。上帝賜給保羅這職分,也賜給每位信徒。同時,祂託付你這職分,也必賜你恩賜、能力、智慧,這正是今日教會所以參與社會的基本心態和工作。 信徒見証〈一〉(以弗所書第四章) 《以弗所書》第四至第六這最後三章,論到「教會在世人面前應有好見證」,包括:(1)肢體生活合一的見證(1-3節);(2)七個合一的要素(4-6節):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盼望、一位主、一個洗禮、一位上帝;(3)合一的恩賜(11節),提及五種恩賜的職分: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教師;(4)恩賜的效用(12-14節)及運用(15, 16節);(5)每個信徒的生活不應像不信的(17-19節),而應有新生命的改變(20-24節)及表現(25-32節)。我們要留意,本章11至16節,將整個教會的組成及功能,描寫得淋漓盡致,總結是:「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16節)。 信徒見証〈二〉(以弗所書第五章) 接續上一章,信徒的見證:(6)我們是天父的兒女,行事為人就要像蒙慈愛的兒女(1-6節);(7)像光明的兒女(7-14節),我們身為天父的兒女,行事要謹慎;爭取時間(愛惜光陰)以努力挽救這邪惡的世代;要明白主的旨意,做個儆醒的人;要有被聖靈充滿的事實——即是在屬靈的品德、對聖工的熱誠、真理的智慧、聖潔的生活上都有長進,又要常常讚美主。同時,教會在世人面前要有見證,就不可忽略家庭的見證(22節至6:9)。家庭的生活分三方面:第一、夫婦的相待(22-33節),這段經文,幾乎在每對新人走進教堂時都安排去聽(由讀經者),甚至去明白(由講員講解),但最重要的是婚後如何去實行。 信徒見證(三)(以弗所書第六章) 妻子唯一要學習的是「順服」丈夫,這是敬重丈夫(5:33)要學習的功課;丈夫唯一要學的是「愛」妻子,這愛是以基督作榜樣(5:25),好像愛自己的身子(5:28),要保養顧惜(5:29)。而(5:32)更清楚地表示了基督教會之連合以及夫妻之二人成為一體,這兩件事在屬靈的意義上有重要的關係。第二、父子之相待(1-4節)帶出了第五誡。第三、主僕之相待(5-9節),重點在第7及第9節。最後,保羅在獄中,從站在他兩旁的羅馬兵的衣著聯想出一副基督徒極實用的靈戰軍裝(14-17節)。要打好屬靈的仗,還要靠聖靈,並隨時多方禱告及儆醒不倦。我們要為上帝的僕人及眾聖徒禱告。

˙李偉明牧師˙

今年三月初,我在坭圍難民區從幾位元元非洲好友得悉消息,新屋主在上月底向各難民住戶發出逼遷信,要求各住戶在本月底前要遷出(難民區在香港北部一處市郊,建有多間平房的住區,是由一位本地房東經營,廿多年來出租房子給本地小數難民族裔)。消息發出後,區內彌漫著如世界末日般的氣氛,五十多戶難民面對往後的日子,感到前路茫茫,朝夕寢食不安。因相對他們是膚色異樣的外族人,若要在市內或鄰鄉找房子租住,本地人都會異口拒絕或不會理睬他們。

˙李健萍˙

能夠與週遭的人與事和諧地、協調地生活,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然而弔詭的是,為了追求和平,我們往往用上爭奪、侵略、戰爭等手段來達到目的。君不見世上多少慘酷的戰役,開始的時候,都是以維持和平為口號。戰爭成為爭取和平的方式,卻不幸地產生更多的戰爭、造成更多的傷害。
《暴力世界中的溫柔—軟弱群體的先知見證》(Living Gently in a Violent World – The Prophetic Witness of Weakness)有如一股逆流,向現今世界提供一個另類的途徑,展示溫柔的力量,步向一個真正和樂、幸福的社會。這個世界不應再由武力、暴力和侵略所主導,讓上帝的愛與接納,改變人性之中的自私、貪婪與爭勝,甘心放下自己的權利,樂於與別人分享上帝的豐盛。

魯藝敏姊妹—北約華人浸信會

 

「人到中年,一地雞毛。」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在近日的聚會時不禁感慨。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放眼望去忽然發現身邊的很多朋友好像都在舟車忙碌的同時,也被各種憂慮佔據。擁有的,擔心未來會失去;失去的,擔心無法擁有;有錢的憂慮,沒有錢的也憂慮;有孩子的憂慮,沒有孩子的也憂慮;有工作的憂慮,沒有工作的更憂慮。家庭、工作、房子、車子、孩子……好像沒有一件事情是讓人省心不憂慮的。這讓我意識到認識神,交托給神,感受神的帶領,而不是靠自己的意志去無畏憂慮是一件多麼蒙福的事情。

Walfrey Ng – North Toronto Chinese Alliance Church

Praise the Lord, one of the new believers accepted Jesus Christ on our church’s April 20 evangelistic meeting. He was the person that Mr. Hung reached out during that afternoon in Metro Square. It’s amazing. During the Metro Square mall outreach, I was with Mr. Hung walking around the mall, trying to invite children to the booth to receive the balloons.

劉珂傳道 – 城北華基瀑布區福音中心

彈指之間,來到加拿大已經12年了;受洗信主也已經十年有餘。回想從開始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生活穩定,兒女圍繞在我膝旁,我心中充滿感恩。

其實在主裡這十幾年,並非一帆風順,也曾凡事經歷試煉,多次失腳,虧欠神的榮耀。我知道自己不配,但是神實在是信實的神,祂從未放棄我這不配的人。一次次聖靈用那止不住的嘆息聲,呼喚我回到正路上來;一次次他用各樣人意料不到的事提醒我、教導我、警戒我,使我重新抬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