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20178 月 (Page 2)

8 月 2017

作者:Binken

不知不覺,在味香村當義工已經有兩年半的時間了。感謝神讓我能認識這個群體的朋友。在他們身上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確不容易,每個員工都帶著自己的對家庭的負擔努力著。看著他們,不由自主地將他們的事情都放在自己的心上,每次想起的時候都會為他們禱告。

作者:Marlene

我父親長居菲律賓,從內地娶了母親,母親移居香港。我未出世,父親在菲律賓卻有了另一個家。未幾年他破了產,便沒有再照顧我們,母親要獨自擔家。雖然家中境况一向拮据,母親仍然百分百愛我們。我一生中也只見過父親幾次。媽媽是一個傳統中國婦女,她會在傳統節日帶我和姊姊去佛堂拜菩薩,也有在家中放置神位和土地供奉,祈求神明眷顧,也保佑兒女身體健康。我年幼時,也會乖乖的聽母親吩咐去裝香拜神。但是,在我10歲左右卻有了自己的想法。從書本、電視中隱約覺得拜菩薩是中國傳統習俗而已。況且,我看不到也未聽媽媽說過她所拜的菩薩曾幫助過我們。

作者:王澤鳳

「但還沒有得到你的同意,我就不願意這樣作,好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出於甘心。」 (腓利門書1:14)

保羅在寫給同工腓利門的書信中,為潛逃的奴隸阿尼西母求情,因為他在神至高的計劃下,遇見保羅,歸信了基督。於是阿尼西母有了真正的改變,而且大大安慰和幫助被囚禁的保羅,保羅原本很想把他留在身邊,然而保羅卻明白阿尼西母需要回到主人那裡去。這封短短的書信,猶如一封推薦書,保羅請求腓利門饒恕阿尼西母,並視他如「親愛的弟兄」(16節) ,接納他回去。

作者:余玉書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其中有好幾位先知和教師,那便是巴拿巴和被稱為尼結的西面、古利柰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及掃羅(即後來的保羅)。雖然路加一直將「巴拿巴和掃羅」並稱,也足見巴拿巴在安提阿教會中地位的重要,但據《使徒行傳》十三章13節所載,後來當提及:「保羅和他的同路人」時,已改稱為「保羅和巴拿巴」了,賓主之勢易﹐說明了領導人的位置已開始有所調整了。

作者:楊家傑牧師

「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下)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5:25)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弗5:22)
「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

今天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耶穌基督的救恩,以及父母和諧婚姻!上述聖經所描述的和樂情境,相信都是我們盼望的!

作者:童若萱

神愛世上每個人,這是出自祂自己的話:「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聖經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

自從我信主耶穌為救主,為我捨命贖罪,賜永生那天起,我也深知神愛我。但自己是否是祂的最愛,可不敢想像。一向認為只有彼得、約翰、保羅等使徒才是神的最愛,我哪會有資格成為祂的最愛?

作者:秋霖

在從事家庭輔導及青少年輔導工作中,最常見的問題之源,是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不良」,直接來說,可以是「溝通很差」,例如:不同channel、各講各話、沒有聽到對方的訊息等等。當你與他們個別傾談時,最常見的是溝通問題非常大,並且是長久累積的。親子溝通的問題,既是因,也是果,再轉為因,如此循環不息,互為因果。在此﹐特別探討父母跟子女溝通時,你可有想過:「我真正給子女的是甚麼訊息?」

作者:蘇緋雲博士

據Tuan C Nguyen的報導,美國西北華盛頓州富地(Richland)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研究,綠藻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成石油!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研究,怎麼樣可以將生物垃圾(如植物或廢物等)變成可用的石油。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天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燃料;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如天然煤氣,汽車用的汽油,飛機用的燃料,多以所謂「化石燃料」(fossil fuel)為主。